台北市目前保留許多老屋,絕大多數是教授宿舍或官舍,住過知名的學者、文人或官員。台北市文化局今(15 日)舉辦「劉青和故居」修復再利用工程開工儀式,預計今年底竣工,未來恢復原貌後,將委由云禾公司經營,提供藝文講座、走讀導覽、餐飲服務等體驗,賦予老建築全新生命。
「劉青和故居」座落於杭州南路一段 75 號,是一座和洋折衷式建築,建造時間約為 1940 年至 1945 年間。劉青和因在台灣省工業試驗所任職,而配給本棟宿舍居住,他後續也擔任台灣省建設廳樟腦局副局長、政府參議、台灣省工業試驗所所長、台灣省檢驗局副局長等職務,最後從經濟部國貿局顧問一職退休,是見證台灣工業史的重要人物之一。
根據劉家後人的訪談可以得知,劉青和的夫人顏碧秋,出身基隆望族顏家,是基隆煤礦鉅子顏國年三女。顏碧秋對於招待賓客有其獨到見解,時常邀請各部會官員、家人好友於居所聚會,宴客氣氛風趣輕鬆,因此「聚會與交流」成為此空間重要之精神象徵。
知名走讀講師、云禾公司文化長水瓶子(簡肇成)補充說明,劉青和是台灣第一位留德化工博士,他的太太顏碧秋則出身基隆顏家,不少官員到這裡聚會、討論政治。這裡也保留了當時的狗屋、防空壕等設施,或許是跟留德的背景有關,劉青和當時養了德國狼犬、大型犬。
「劉青和故居」於 2008 年登錄為歷史建築,在結構與空間配置上雖為傳統日式住宅型式,但建築外貌非日式常見的木造雨淋板外牆,而是以磚壁取代,裝飾細節更增加現代主義等風格,如房屋入口、窗戶上會見到牛腿飾的設計,為整體建築添增藝術性。此外,還發現原件木材上留有當時工匠的編號系統墨跡,更在屋架中脊發現具有祈福意義的竣工幣串。
云禾公司總經理曾令慧表示,在劉青和故居修復完成後,將與文化導覽講座和餐飲文化體驗做結合,未來開館期間庭院歡迎民眾自由參觀休憩之外,也將設置 QRcode 讓有興趣的民眾延伸閱讀更多歷史資料,同時每月由專人不定期舉辦導覽以及講座課程,引領民眾閱讀老屋,達到實質活化的目標。
台北市文化局副局長田瑋指出,台北市有很多官舍、教授宿舍,約有 100 到 200 棟,很適合活化再利用。雖然有些人會批評老屋變成了咖啡廳、餐廳,但市府沒有太多經費可以維護每一間老房子,需要引進民間的力量,因此在老屋作為商業用途的同時,也留下建築本身特色、當年住在房舍裡的名人事蹟,讓老屋變成社區、上班族午休吃飯的好地方,還可以聽故事。
田瑋也提到,西班牙為了保留古堡、監獄或老建築,成立國營的開發公司整修文化資產,讓老建築變成商業旅館,目前已有上百棟文化資產再利用的旅館。台北市推動「老房子文化運動」也有 10 餘年,目前已有 27 處動工或營運,成績差強人意,希望能持續推動該計畫,透過公私協力共同再現老房子風華。
● 日期:2024 年底完工
● 地址:台北市中正區杭州南路一段 75 號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