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黑鄉」到三鐵共構!台北地景公共藝術計畫開跑 3 組作品探索南港風貌

邱家琳    2023年10月26日 19:00:00

過去的南港,因為工廠煙囪林立,有著「黑鄉」的污名,隨著城市風貌改變,逐漸帶入文化藝術。今年,台北地景公共藝術計畫以「逐岸流」為題,選擇南港作為策展區域,即日起透過 3 組地景公共藝術作品,並串聯 15 間地方特色的商家、舉辦 10 場深度導覽走讀活動與工作坊,引領民眾欣賞藝術作品,走入街區聆聽南港的故事。



 





 





藝術團隊「步里赫森」作品《光核》設置於瓶蓋工廠台北製造所入口處。(台北市文化局提供)


 



從 2015 年起,台北市文化局開始推動台北地景公共藝術計畫,藉由地景藝術與地方結合,呈現地區流變和精神的傳承。南港從過去磚窯輪胎等重工業發展,到現今三鐵共構的交通樞紐,區域發展形貌有驚人的蛻變,期盼透過文化藝術,讓年輕人認識土地的歷史與未來可能的面貌。



 



今年「逐岸流」邀請 3 位藝術家,借助南港的獨特的歷史背景,將新舊城區的時空意義融入地景藝術創作中。科技聲音藝術家吳修銘的作品《記憶果實》透過實地訪查,採集南港的歷史背景與生活文化並撰寫、錄製聲音內容,將無形的記憶轉化成聲音,歡迎民眾來新新公園找尋熟悉的南港聲音。



 





 





科技聲音藝術家吳修銘《記憶果實》。(台北市文化局提供)


 



擅於掌握多元媒材的藝術團隊「步里赫森」,作品《光核》設置於瓶蓋工廠台北製造所入口處,運用輪胎的意象,巧妙地塑造出作品的輪廓,金屬輪框和 LED 光影線條相互交織,猶如南港的無數時空和生活經驗交織成的流動軌跡。



 



藝術家耿傑生常探討人與物品關係變化,將作品《G2G 系列:通道》設置在「台北流行音樂中心站」、「南港行政中心站」的公車候車亭,呈現輪胎移動軌跡的紋理,結合了 Google Map 的色彩,將南港的產業歷史與現代科技的生活經驗融合在候車亭上,希望激發等車民眾對未來旅程的想像。



 





 





耿傑生《G2G 系列:通道》呈現輪胎移動軌跡的紋理。(台北市文化局提供)


 



除了 3 組地景藝術作品外,「逐岸流」也邀請了 15 間在地商家,分別與 15 位新星插畫家共同打造「畫中的街景」插畫創作活動,插畫作品將在商家展出一個月。10 場地景走讀、黑鄉文學人文講座與療癒手作的創意工作坊等活動,也陸續開放報名,希望引導民眾循著地景發展的軌跡,重新認識南港區的城市面貌。



 





「畫中街景」插畫家紅林繪製店家薈福村茶。(台北市文化局提供)


 



 



【2023 台北地景公共藝術計畫 逐岸流】



 



● 日期:2023/10/25 ~11/26



● 地點:



新新公園(台北市南港區南港路三段109巷南側)



瓶蓋工廠台北製造所(台北市南港區南港路二段13號)



台北流行音樂中心公車站(台北市南港區市民大道八段99號)



台北市南港行政中心公車站(台北市南港區南港路一段360號)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