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總統大選倒數 4 個多月,各參選人的政見備受外界關注,氣候與能源議題也不例外。綠色和平今(31 日)指出,賴清德、侯友宜與柯文哲的 2030 年再生能源目標與相關政策都不及格、有待加強,呼籲應納入 2030 年減碳40%、再生能源占比達 40% 目標與具體路徑,並宣告 10 月 21 日舉辦首場電視氣候辯論會,3 位參選人都表示會參與。
「總統候選人缺乏氣候政策,不僅讓企業在綠色供應鏈中失去競爭力,也讓台灣錯失全球淨零經濟的投資機會。」綠色和平氣候與能源專案主任張皪心表示,柯文哲在 8 月初提到 2030 年再生能源比例要達到 40%,但後來調整說法,將核能納入 40% 目標內,再生能源目標反而變得不明確,後續向柯文哲的智庫團隊確認,但還沒有提出明確目標。
張皪心也提到,賴清德則是延續執政黨目標,尚未提出新的規劃,據了解,賴清德將在 9 月會提出完整的能源政策;侯友宜提出 2030 年再生能源占比達 27% 的目標,但沒有提到如何達成,期待侯友宜接下來有更具體的說明。
隨著全球對氣候政策的政治焦點上升,包含美國、英國與澳洲大選皆舉行過「氣候辯論」,觀察國際大選結果,氣候議題吸引中間與青年選民。今年初,由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發布的民調顯示,超過 6 成民眾期待政黨候選人將氣候治理列入政見。
今年 10 月,國際氣候發展智庫與能源轉型推動聯盟將共同舉辦台灣首次氣候辯論會。國際氣候發展智庫執行長趙恭岳表示,目前三政黨提名的候選人回應情況,賴清德、柯文哲、侯友宜都表示會參加,盼透過這個平台,讓候選人向選民說明氣候與能源政策規劃,如何帶領台灣邁向淨零。
若有其他人確定投入總統大選,是否會邀請參與氣候辯論會?趙恭岳回應,他們歡迎所有總統參選人參與氣候對話,據中選會期程,從 9 月開始有連署活動,11 月才會公告連署結果,過程中會有許多變化,他們將視實際連署狀況、競選活動作後續邀請與規劃。
趙恭岳也強調,歐盟 CBAM(碳邊境調整機制)將從今年 10 月試行,在 2027 年正式課稅,若某一位候選人順利當選執政、又連任,這些都是他在 8 年任內必須處理的事情,而他頒布的政策不只是在任內實施,也會影響未來 20 年、30 年發展。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