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碳關稅預計2026年起跑 環保署將修法攜手產業加速減碳

邱家琳    2021年07月29日 13:42:00

歐盟執委會在7月14日公布2030年降低55%溫室氣體排放的「55套案」(Fit fot 55)一系列立法提案,其中最被世界各國所關注者為「碳邊境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 CBAM)草案,預計2026年起正式對出口至歐盟的高碳排產品課徵關稅。



 



對此,環保署表示,為跟進國際減碳趨勢,展現台灣減碳決心,將加速實施碳定價,修正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溫管法),增加徵收碳費機制,同時掌握歐盟CBAM產品碳含量的計算方式,協助國內產業瞭解其產品碳含量,做好與國際碳邊境調整機制接軌的準備。



 



氣候變遷是全球性的問題,在歐盟加強減碳目標與減碳力道之際,推動CBAM目的在於促使貿易夥伴國負擔與歐盟境內產業相同的碳成本,避免其產業外移至其他碳管制較為寬鬆的國家或區域,形成「碳洩漏」,以維護歐盟境內產業競爭力,同時促使貿易夥伴國減少碳排放。



 



根據草案內容,歐盟CBAM將自2023年起逐步試行,初期僅適用於進口的鋼鐵、鋁、水泥、肥料及電力等碳洩漏風險高的產品,進口商僅需申報其進口產品的碳排放量(產品碳排放量之計算公式 = 單位產品之碳含量 × 進口產品數量),無須支付費用。



 



至於2026年正式實施後,進口商必須向歐盟購買「CBAM憑證」(CBAM certificate),以繳交進口產品碳排放量的費用,而CBAM憑證的價格係依據歐盟排放交易(ETS)每週碳權拍賣的平均收盤價格計算。



 



換言之,單位產品碳含量越低,需繳交的憑證越少,但是產品碳含量是多少,需要提出證明,如果無法提出證明,就要以歐盟的預設值來認定。因此,如何計算產品碳含量也是重要的工作。另外,若能夠向歐盟提出該產品已經在原生產國支付碳成本的證明,則可獲得費用減免的優惠。



 



環保署說明,將修正溫管法完備碳定價機制,新增授權徵收碳費條文,並專款專用於發展國內低碳技術及低碳產業綠色轉型,可增加台灣產業競爭力,亦可減低歐盟實施碳邊境調整機制對產業衝擊。另外,將掌握歐盟CBAM產品碳含量的計算方式,協助國內產業瞭解其產品碳含量,並逐步建立產品碳含量查驗機制。



 



除歐盟外,美國、日本等國也表示未來可能會針對進口產品徵收碳費,國際間採取貿易政策,以因應碳洩漏風險的手段儼然已勢在必行。環保署指出,會密切關注國際減碳措施發展,並與國內相關產業等利害關係人進行溝通及討論,提出適宜台灣的因應作法,協助國內產業做好準備。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