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坑光電案於8月13日舉辦在地居民說明會,包括古坑鄉鄉長沈勝騰、鄉代會主席鄭和義、縣議員賴明源、崁腳村村長吳勝坤、麻園村村長劉義岳、南昌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凃朝欽、崁腳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徐王鮮、麻園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林坤鈴以及約50名在地居民皆出席參與。說明會上,引入太陽光電並結合農村再生與活化達成初步共識,獲得現場超過9成在地居民連署同意。
對此,台糖表示,2020年起配合政府政策盤點不適耕作土地優先推動太陽光電,古坑光電案之案址為長期閒置區域,其上為荒草及低矮雜木,地質鑽探結果顯示地下水質在地表下20公尺以下,屬不適耕作土地。
台糖解釋,目前太陽光電區位發展除農委會公告「不利農業經營得設置綠能設施之農地範圍」外,亦包台糖盤點不適耕作土地,故釋出本區位土地進行光電開發,本案在去年進行公開招標台糖表示,光電案場的規劃要求以土地多元利用、結合農村再生為核心目標,並且必須融入在地民眾的實際需求。經居民同意後,全案預計2022第二季完成相關開發。
古坑光電案位於古坑鄉崁腳村西北側,總基地面積為25.3公頃,由台糖及康德能源聯合開發。康德能源指出,規劃團隊自今年三月起舉辦一系列的在地溝通工作,包括兩場焦點團體座談、社區訪查,以及舉辦在地工作坊,至少整合了23名地方意見領袖的意見。絕大多數在地居民認同透過光電開發,可以提升農村生活機能及公共設施,並且規劃適當的休憩空間,串連在地居民生活、學生體育活動,以及古坑鄉農村鐵馬的觀光發展方針。
規劃團隊進一步指出,原始的規劃方案是全區配置光電,但與在地居民數次溝通後,決定將案場空間退縮,釋出 20% 以上土地做為公共設施之用,在兼顧生產、生態、生活三原則的前提下,促進空間多元利用。團隊在深入瞭解民眾需求後,發現居民對於徒步空間的渴望,因此決定擴大隔離綠帶並兼容環場步道、生態滯洪池等功能、以滿足社區高齡、青壯年等不同年齡層居民的活動需求。
此外,鄰近社區一側的案場空間也釋出空間予以規劃「陽光農村小站」,不僅可做為居民休憩場域,同時也可兼容農電教育意義、推廣友善農法及農園,並有機會進一步結合在地自行車觀光。未來也可以做一個簡易市集,與農業及農產品結合。
相較於原始規劃,在地居民認為修訂後的規劃方案不僅更符合社區需求,也讓空間規劃與使用更加多元,對促進地方發展,達成社區共榮、生態保護、提高社區機能都有相當的助益,獲得現場9成居民連署。南昌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凃朝欽表示,針對崁腳村是否應發展光電案,內部做過多番討論與評估,鑑於光電案場確實對於在地社區所欠缺的機能有著一定程度的補充,在全體理監事會的共同決議下,支持光電案場的設置。
說明會中,在地代表也提出各項應明確納入計畫方案的意見主張。麻園社區發展協會張理事提醒,光電案場其實是可以與生態共榮的,例如苗栗苑裡原本擔心設置光電會破壞石虎生存環境,最後卻成為石虎的友善棲地,關鍵在於有無完整的生態規劃。此外,在地居民亦指出提升在地就業機會的重要性,以及工程施作、回饋方案是否落實等問題。
針對居民的疑問,規劃團隊回應時表示,生態絕對是每一個光電業者首要認真面對的議題,目前生態調查與規劃的強度也已超過法規要求的範圍。依據目前生態調查的結果,基地範圍內雖未發現任何保育類動物,然案場仍會採取簍空設計,隔離綠帶也將使用原生植栽,並進行長期的生態監測。
在提升就業機會上,將採用同心圓模式的在地優先聘用原則,以案場所在地崁腳村為招聘優先地區,再依序擴大至古坑鄉、周邊雲林鄉鎮,以滿足土木、機電以及其他人力需求。在規劃案的落實與監督上,廠商也承諾將配合縣政府、鄉公所、代表會以及社區共同組成的督工團隊,針對後續措施的落實進行滾動式討論,保持與鄉親溝通的管道。
社區代表凃理事長也指出,這次光電規劃啟動了一個彼此對話的機會,未來可以思考如何學習光電溝通的成功經驗,期待未來周邊其它計畫也可以循著同樣模式與社區溝通。古坑國際有機心靈生態村召集人曾旭正表示,期待古坑鄉也能朝向有機農業發展,過去在地居民反應不甚了解有機農業促進區的規劃方案,未來將會舉辦說明會促進地方溝通,屆時將邀請居民一同來參與。
看更多《上報生活圈》文章
【延伸閱讀】
● 夜尖峰成為供電新挑戰 趙家緯:改革備轉燈號、加速儲能設置
● 蓋核四就不限電?蔡中岳:800億投入儲能、綠電的效益更高
● 乾旱恐成常態、三接又延期完工 莊秉潔提新方案解決電力調度困境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