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速減碳,環保署自去年即啟動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修法工作,並密集與各相關部會、民間團體、鋼鐵、光電半導體、水泥、造紙、玻璃業、煉油、人纖、石化、基本化學及電力等產業等座談。在綜合各界意見後,即調整法案名稱為「氣候變遷因應法」以擴大政策涵蓋範疇。
有鑑於國際減碳規範已與經貿議題相結合,特別是歐盟即將對進口產品實施碳邊境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 CBAM),環保署均持續掌握,並將配套因應作法,如徵收碳費、產品碳含量計算及規範作法等納入本次修法重點之一。
對此,環保署表示,此時修定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至為關鍵,除要接軌國際外,更要讓政策引導加快及加大減碳力道,協助產業投入低碳技術與經濟發展,讓國家朝永續發展邁進。
今年4月22日地球日,總統蔡英文明確宣示「2050淨零轉型是全世界的目標,也是台灣的目標」。行政院蘇院長同日在行政院院會也提示「必須下定更大決心及魄力,加大加快腳步,以2050淨零排碳為努力之目標」。
為達成淨零轉型目標,行政院已召開多場次「淨零排放路徑評估工作組」會議,並邀請中央研究院及工業技術研究院提供專業諮詢,以「去碳能源」、「產業及能源效率」、「綠運輸及運具電氣化」與「負碳技術」四大工作圈進行跨部會的技術評估,並以2030、2040至2050年短中長程的能源及產業政策規劃發展路徑。
此外,環保署已與相關部會合作展開2050願景的公眾溝通工作,討論農林碳匯、淨零建築、綠運輸、低碳產業、經濟工具等關鍵議題,推動跨領域的社會對話,藉由各界多元參與,投入創新科技研發。
環保署於今年7月與經濟部、全國工業總會、鋼鐵公會、水泥公會、石油化學公會等代表座談會議時,產業代表也建議修法除加強國內產業減碳管理作為外,也應考量國際間產品競爭的公平性,評估對進口產品採取相對應的碳排放管制措施。
歐盟提出CBAM草案後,目前還在審查階段,部分執行細節或計算方法尚未制定;除歐盟外,美國、日本、加拿大也陸續傳出將研議實行類似碳邊境調整機制作法。基於全球減碳迫切需求及國內經濟係以出口貿易為導向,環保署在修法之際,將持續與各部會共同研議,協助產業妥適因應,以維持國際競爭力。
看更多《上報生活圈》文章
【延伸閱讀】
● 夜尖峰成為供電新挑戰 趙家緯:改革備轉燈號、加速儲能設置
● 蓋核四就不限電?蔡中岳:800億投入儲能、綠電的效益更高
● 乾旱恐成常態、三接又延期完工 莊秉潔提新方案解決電力調度困境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