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發起的台灣儲能系統產業推動聯盟,昨(14日)舉行會員代表大會。儲能聯盟主任委員暨森崴能源總經理胡惠森致詞時表示,全球暖化與石化燃料汙染問題,再生能源需求日增,政府訂定能源政策2025年再生能源佔比20%為目標,然而再生能源佔比越高電網越會不穩定,由儲能系統進行調節,將是最佳解決方案之一。
因應再生能源不穩定特性,台電規劃2025年累計要完成5.9億瓦(590MW)的輔助供應系統,包含自建1.6億瓦(160MW)的儲能設備及輔助服務4.3億瓦(430MW)。2022年預計要先達到1.02億瓦(102MW),包含自建3800萬瓦(38MW)儲能及輔助服務6400萬瓦(64MW)。
對此,胡惠森指出,4年後再生能源佔比要達到270億瓦(27GW),除了再生能源產業需要加速推廣外,為確保電網供電的穩定性,台電公司規劃「台電交易平台」提供三種服務「調頻備轉輔助服務(AFC)」、「即使備轉輔助服務」及「補充備轉輔助服務」,以向民間購買服務方式,達到穩定供電品質的目標。
根據用電大戶定義,目前用電量超過80萬瓦(800kW)約有5400家,第一階段超過50萬瓦(5000kW)的企業約有506家。配合用電大戶條款,需建置10%綠能設備或儲能、買綠電憑證及付代金,預估也將有5億瓦(500MW)以上的儲能潛力。
對此,臺北科技大學能源與冷凍空調工程系教授李達生指出,台灣並不缺電,只是調度問題,因此未來如何強化移動式儲能系統的支應調度,配合產學合作,提升台灣的儲能技術,進而做到創能、節能、儲能的整合性輸出。
儲能聯盟總召集人暨李國鼎基金會秘書長萬其超表示,從各國的經驗分析,儲能系統是再生能源最佳夥伴,電電公會能源管理服務委員會於2018年成立儲能聯盟,從一開始的15家儲能系統相關業者及10家產、學、研顧問參與,歷經三年的發展,聯盟成員已達到74家的規模。
在萬其超的帶領下,儲能聯盟共分為三組一處,分別為技術交流組、政策研究組、產業發展及秘書處,服務會員廠商。聯盟近來更積極推動太陽能電場饋線已滿,可個案處理,以儲能系統進行時間位移,並推動政策支持儲能系統的可融資性,期盼能以財政部或金管會作為主管機關,配合中小企業處的綠能信保基金支援儲能產業長期發展。
看更多《上報生活圈》文章
【延伸閱讀】
● 夜尖峰成為供電新挑戰 趙家緯:改革備轉燈號、加速儲能設置
● 蓋核四就不限電?蔡中岳:800億投入儲能、綠電的效益更高
● 乾旱恐成常態、三接又延期完工 莊秉潔提新方案解決電力調度困境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