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和電廠既有4部燃油機組、合計裝置容量200萬瓩,將陸續屆齡除役,考量北部地區尖峰負載高,區域電源吃緊,遂規劃於原場址更新改建2部合計260萬瓩高效率燃氣機組;此外,燃油改燃氣,再搭配最新污染防制設備,也可望減少空污排放、改善地方空氣品質。
燃氣機組運轉需要穩定供氣,天然氣存量亦需符合安全規定。台電評估過其他方案,均因各項因素而不可行,最後評估,於基隆港港外附近水域填海造陸、設置LNG輸儲設施,是唯一可行的最適方案。
其他方案不可行的原因有三點,若採陸管輸氣,天然氣管線將穿越雙北及基隆的人口稠密區,施工難度高、且極可能引起重大爭議,評估不可行。若採海管輸氣,因東北角海底為岩盤,有斷層等地理限制,且穿越基隆港錨泊區有被下錨誤擊之風險,評估不可行。
利用廠內既有油槽改建為氣槽也不可行,因為儲油槽與儲氣槽的安全規範不同,儲氣槽與鄰近民宅所需安全距離較長,若直接在既有儲油槽的位置改建儲氣槽,將導致安全距離不足,故評估不可行。
為確保穩定氣源,故需建置2座各約16至18萬公秉之液化天然氣儲槽、卸料設施、氣化與供氣設施等,惟因供電時程需要,於填海造陸設置接收站完成前,必須暫以浮動式液化天然氣接收站(FSRU)進行供氣。但因颱風期間浮動式接收站依法必須配合離港7天,短期勉可由其他電廠融通電量供應,長期須依靠自建陸上接收站方能確保供電穩定。
協和電廠現址是1970年代初以填海造地方式所興建,當年因考慮廠區夏、冬兩季經常受海浪侵襲,為防止淹水,故於電廠近岸處建構兩道潛堤,降低海浪影響,也因此海堤背浪面、海流較弱處出現小區域珊瑚生長空間。未來本計畫將透過完善復育措施,藉由人工生態海堤創造珊瑚友善環境,再結合協和海域水流、水質及水溫條件,為珊瑚創造更好的家。
本計畫依循縮小、減輕、補償的生態保育策略,規劃填海面積已由最初的29.25公頃縮減至約18.6公頃,減少超過3成5,並於防波堤設計納入生態補償概念、進行珊瑚復育計畫,期能再次營造良好生態環境。本案環境影響評估過程,台電也將廣納環評委員及各界所提供之建議,納入後續的評估、規劃、設計、施工、營運,台電落實環境保護及生態保育的決心與承諾絕不打折。
看更多《上報生活圈》文章
【延伸閱讀】
● 夜尖峰成為供電新挑戰 趙家緯:改革備轉燈號、加速儲能設置
● 蓋核四就不限電?蔡中岳:800億投入儲能、綠電的效益更高
● 乾旱恐成常態、三接又延期完工 莊秉潔提新方案解決電力調度困境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