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與綠能產業名列全球前十大成長最迅速產業,綠金人才變得炙手可熱。為了培育台灣下世代電力人才,工研院、台灣電力與能源工程協會攜手LinkedIn與產學研日前舉辦「綠能跨域創新,新世代人才菁英論壇」,邀請重量級專家分享電力產業動態與人才需求,現場吸引近300位產官學研各界人士前來參與。
根據工研院IEK Consulting的資料顯示,若未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有改善,太陽光電、風力與儲能能產業預計將在2021年逐步反彈成長,全球市場產值將從2,076億美元(約5.83兆台幣)成長至2,461億美元(約6.91兆台幣),漲幅18%。
政府日前也宣布《一定契約容量以上之電力用戶應設置再生能源發電設備管理辦法》(俗稱用戶大電條款)明年起正式上路,約束部分企業導入綠電做法。此舉將帶動再生能源或儲能設備等加速發展,也因此相關應用人才百花齊放,電力及能源產業已被視為跨領域的新興高科技產業。
「蔡政府上任後把能源轉型列入首要工作,將綠電及再生能源產業為六大核心戰略產業之一,並透過『5+2產業創新計畫』,將綠能科技視為重點發展項目。」經濟部能源局局長游振偉表示,綠能已發展為跨領域產業,可預見未來電業供應鏈上會有許多創新商業模式,如電網規劃、設計、運轉與維護之人才培養等,而人才攸關電力產業競爭力,台灣迫切需要投入資源培育電力菁英。
工研院院長暨台灣電力與能源工程協會理事長劉文雄說明,台灣現在正處於能源轉型的過程,這當中電力與能源產業,都已在ICT科技的導入下,逐漸變成具有前景「科技產業」,衍生許多新興的機會與商業模式。最近工研院才跟台電簽署MOU共同培育人才,就是希望結合工研院跨領域創新科技的優勢與台電豐厚的實務經驗,共同開創出電力產業的新藍海。
劉文雄也提及,除了優秀電力菁英挹注,凝聚社會共識也是推動能源轉型重要關鍵,不可能只靠政府單打獨鬥,更需要與產業、人民攜手合作。台灣在發展再生能源、維持供電穩定上,也應導入電力承載順序概念,可依序優先思考從節約能源、需量反應、分散式電源等著手,若三者都不可行,再來規劃蓋變電所或新電廠,確保供電穩定與友善環境,幫助台灣朝碳中和目標邁進。
為分析綠能產業發展以及相關所需技能,LinkedIn 台灣區資深客戶經理顏淑芬利用自家獨有的經濟圖譜(Economic Graph)資料庫,連結7.22億的會員大數據進行分析。她發現綠能人才可從事的產業非常廣泛,而且在美國、德國、法國、英國荷蘭等國家對於相關人才需求都非常旺盛。
對此,顏淑芬也指出,相關人才技能需求除全球共通的再生能源外,全球綠能人才共通技能更多側重於能量效率及永續;不論台灣或全球,具備大數據、機器學習、資料分析技能則是共同的成長趨勢。
看更多《上報生活圈》文章
【延伸閱讀】
● 屏東邁向民生用電百分百綠能新里程碑 力暘能源於佳冬鄉興建大型昇壓站
● 認識綠能還能消耗熱量?台電全新品牌「電幻1號所」打破你對展館的想像
● GoShare 前進台南!新增 Gogoro DOTS 定點借還服務 4/1 在新北「青春山海線」首發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