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電共生】漁電共生試驗育成基地8家業者進駐 2022年完成商轉

邱家琳    2021年02月19日 19:28:00

近年來,農委會水產試驗所積極推動漁電共生發展,在台南七股海水繁養殖中心與雲林台西試驗場設立共20公頃的「漁電共生試驗育成基地」,開放能源業者申請進駐,研究太陽光電與水產養殖結合的營運管理模式。目前台南七股有3家業者簽約,雲林台西有5家業者已經動工設置,未來至少能做出8種不同的漁電共生模式。



 



漁電共生的模式相當複雜多樣,太陽光電的設計可分為立柱型與浮動型,加上養殖池構造、養殖種類、養殖密度與水的鹽度不同,在營運管理上就會有所差異。對此,水試所海水繁養殖研究中心主任葉信利表示,光電業者進駐漁電共生試驗育成基地有很多好處,可以減少風險與投資成本,水試所也能從中協助輔導,並查核試驗結果、了解對周圍環境的影響。



 



進駐漁電共生試驗育成基地的業者們,預計會在2022年完成商業運轉模式。同時,水試所也會在2022年前完成文蛤、虱目魚、吳郭魚、泰國蝦、金目鱸、白蝦、石斑、七星鱸、午仔魚與烏魚等台灣10大魚種的試驗,持續推動漁電共生,近期也開發全新的養殖模式,在太陽光電行動貨櫃內建置獨立盒養殖鋸緣青蟹,讓整體養殖能自主供電、青蟹長得更肥美。



 





在太陽光電行動貨櫃內養殖鋸緣青蟹。(邱家琳攝)


 



 



吸引年輕人投入養殖業



 



現年65歲的葉信利,在水試所已經服務37年之久,對台灣的水產養殖業有很多期許與抱負,即便在推動漁電共生的過程中,遇到不少阻力,他仍感到樂在其中,希望有機會讓養殖技術升級。他坦言,講不辛苦是騙人的,但對他來說,這是新的嘗試,從裡面也學到很多,只要能把成果做好就好。



 



起初,水試所推廣漁電共生並不容易,設置漁電共生試驗育成基地的初衷,便是希望透過成功的案場與經營模式,讓光電業者與地主、養殖戶更有信心。對此,葉信利指出,對光電業者來說,漁電共生案場每公頃需投資5到7千萬,若被撤照,損失會很慘重,若從養殖業者的角度來看,案場是由光電業者投資,擔憂會失去主導權。



 





水試所海水繁養殖研究中心主任葉信利。(邱家琳攝)


 



 



葉信利也提及,另一個問題在於土地承租,當光電業者將租金調高10倍,一公頃3萬變成30萬,地主可能就不願意租給養殖戶,產生工作權、生存權或權利義務的問題,但他認為這是大家可以協商討論的,若將多出來的利潤合理分配給有參與的人,就能夠解決。



 



在這些難關逐一解決後,漁電共生的討論度也變得更高,現在有越來越多養殖戶、銀行與能源業者前來諮詢葉信利,想多了解漁電共生的試驗結果、經濟效益與風險,是否值得投入。面對漁電共生的前景,葉信利抱持樂觀的態度,他認為,目前從事養殖業的人,年齡層偏高,漁電共生也成為鼓勵年輕人參與養殖業的機會。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