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礁公投】棲地保育與減空汙的兩難 洪申翰:二元對立兜不出答案

邱家琳    2021年03月05日 15:35:00

藻礁議題持續延燒,環團出身的民進黨立委洪申翰今(5日)公開說明,藻礁爭議表層是「保育v.s開發」,但其實深層是「環保v.s環保」兩難下的權衡;他其實有一個很深的感觸,在這樣轉型的爭議中,恐怕無法再像過去,靠著二元是非善惡的對立來理解,來找答案,這樣是兜不出答案的。



 



逐年淘汰燃煤發電改為燃氣發電,是台灣能源政策長期規劃的目標。為了台灣天然氣的整體佈局、南氣北送的風險管理,除了台中與高雄永安天然氣接收站,北部需要再一個接收據點來供大潭、通霄等燃氣電廠。2015年,馬政府核定桃園大潭的第三接收站計畫,面積高達232公頃,幾乎是要全面開挖海岸上潮間帶藻礁區域。



 





大潭電廠。(資料照片/李智為攝)


 



 



但因為生態學者和許多團體的投入和努力,讓大潭藻礁的生態受到重視。中油在蔡政府時代、2018年向環保署提出「迴避替代方案」,開發面積由232公頃大幅縮小為37公頃,將工業港移到海上,避開岸上潮間帶,保留下這塊擁有最好生態的藻礁潮間帶,另外同時也將開發的面積縮小、不增加岸上新的開發,保留下生態最豐富的藻礁區域。



 



對此,洪申翰表示,就生態上來說,從原本要把生態最好的區域全面挖掉到現在,這進展不能說不大。目前的方案還存在爭議的是,工業港在海上,那對於海底下的生態會不會造成影響?以及這些海面上的構造物,是否可能影響沿海的海流條件,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他認爲都還需要更多方法和證據,包含現況與可能影響的程度,都需要更多科學方法來確認跟釐清。



 



 



影響中南部減煤改善空汙



 



針對台北港作為替代方案的可能性,洪申翰指出,台北港最大的問題和成本是「時間」,台北港所需要的時間加上環評、生態調查、填海造陸及工程時間等,最樂觀的時程預估,也至少需要9到10年以上。如果從2021年開始做,需要到2030年以後才會完工,因此原本預計2023年到2030年中南部要用燃氣來大幅減煤、改善空汙的計畫將會停擺。



 



洪申翰也提到,另一個台北港案的影響是,原先要來替代燃煤的大潭8號、9號機將可能面臨完工卻沒有氣可使用的狀況,因此會影響到電力的備用容量。精準來說,這個備用的影響不會到絕對的停限電,但在未來半導體用電增加下,確實會使供電的風險會增加,這是一個機率的概念。



 





「主決議提出中火燃煤除役時間表」記者會。(資料照片/王侑聖攝)


 



 



「綜合以上,我們會發現,一邊是希望更大程度的棲地保育,更大程度減低對海底生態的影響;但另一邊則是希望更大程度、更盡速的減煤、減空汙。」洪申翰感性說道,第三接收站和藻礁的議題不是一個尖銳的價值對立,在這個時間點上,這其實是環境保護與環境保護的權衡,至於「更徹底棲地保育」與「中南部減煤減空汙」孰輕孰重,大家其實都會有自己的判斷。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