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報人物】「無國界記者」駐台始末 吾爾開希:「非政府組織外交」才是台灣活路

陳怡杰    2017年06月04日 18:42:00

我是哪裡人?




 



在北京出生、成長,吾爾開希初中畢業時,父親決定舉家搬回新疆,「那時在北京他老覺得是外人,想趁50歲前搬回老家生活,結束他的『流亡』」,「我是維吾爾人,新疆是我的故鄉,但居住多年的北京也讓我有『家』的感覺」。



 



當時吾爾開希曾經歷一段「在新疆被指北京人、在北京又說新疆人」的尷尬歲月,「新疆漢語是西北口音,回新疆時容易被發現我是北京回來的受排擠,在新疆念烏魯木齊高中時很奇怪,全班講北京話最標準的反而是我這個維吾爾人。但在北京時,我又因為名字被注目,幸好北京話說得不錯。」



 



不能迴避的責任



 



他說骨子裡沒忘記自己是維吾爾人,「推動新疆獨立」是遠程目標,「尤其促成維吾爾人和漢人建立信任,是我一生不能推拖的責任。」



 



從新疆、北京、美國、台灣,吾爾開希想著,「能夠適應任何地方,遊蕩全球也不覺不自在,過著『不跟任何一個城市綁太緊』的一生,也許跟這些經歷有關。」



 



他也戮力在每個城市留下些什麼,不想在無人能阻的時間洪流中沉沒。



 





偶然一場歐洲演說,吾爾開希間接促成「無國界記者組織」在台駐點。(攝影:李昆翰)


 



「無國界記者組織」駐台源起



 



最近,他間接促成「無國界記者組織」(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 下稱「RSF」)在台北成立「亞洲行政中心」,成為RSF亞洲第1個分支機構。



 



「RSF針對言論自由監督,在國際非政府組織中相對政治性強烈,國際聲量高,如『國際特赦組織』(Amnesty International)、『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人權觀察』(Human Rights Watch)等」,一開始吾爾開希會跟RSF搭上線,是因一場「歐洲主筆協會」(歐洲各大媒體主筆人組成)演講。



 



「2014年英國《觀察家報》(The Observer)總編輯輪值當『歐洲主筆協會』主席,我受邀去巴黎演講,總部在巴黎的RSF秘書長也來聽,那時我提出『謝謝你們對台灣、中國的關注,只是你們關注遠遠不夠』並闡釋實況,引起RSF興趣,隔年邀我再去演講一次。」



 



1985年成立的RSF,2015年不僅成立30周年,吾爾開希演講時,更正好搭上「《查理周報》事件」(法國諷刺媒體《查理周報》(Charlie Hebdo)因諷刺伊斯蘭教漫畫遭恐怖攻擊致12死11傷),讓言論自由國際關注度更獲注目。



 



「RSF是國際新聞自由捍衛者,知道全球對言論自由戕害最重的國家是中國,尤其中國不僅迫害自己的記者,更向全球輸出如此價值觀。」吾爾開希這場演講受到RSF董事會重視,之後確認最新工作重心往亞洲移轉。



 





吾爾開希2日出席立法院「六四28週年紀念晚會」記者會。(攝影:李昆翰)


 



「非政府組織外交」是台灣活路



 



「RSF第一次到亞洲設點,不考慮日本、南韓,是因為有明確任務,就是為『監督中國』而來,香港本是首選,但實地考察後,確認台北是更好的前沿陣地」,「台北言論自由問題不嚴重,甚至可能是亞洲最好國家,受中國威脅綁手綁腳機率比香港小,中文也是主語言,可隨時統整中國最新訊息。」



 



「過去我常批判台灣政府外交思路走不出去,每每把『過境何處』當作了不起大事,但為何不做『國會外交』、『非政府組織外交』,這些沒有人可阻擋台灣,絕對更容易走出去,但當局從沒把這當重點。」



 



2016年11月,RSF拍板定案設點台北前,秘書長德洛瓦(Christophe Deloire)也與國際發展部主任來台做最後確認,「與台灣國會議員、官員、非政府組織成員見面,甚至對國會場面覺得『震撼』。」



 



當時立院議場正為「一例一休」鬧翻,「原先蘇嘉全要見RSF訪問團,當天甲級動員無法離開,RSF在現場眼看台灣國會激烈爭辯」,RSF對台灣有這麼多女性立委吃驚,「當時和陳曼麗、高潞以用、谷辣斯、蕭美琴、尤美女、陳學聖等有外交、NGO、媒體背景的立委交流,RSF知道台灣已經沒用到『婦女保障名額』很久,但當知道台灣立委女性比例達38%,還是不自覺脫口『這比我們法國好多了』」。



 



吾爾開希透露,目前RSF已收到台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首肯「若來台駐點,辦公地點提供,未來市府會成立『媒體NGO中心』,RSF會與『卓越新聞獎基金會』、『媒體改造學社』、『優質新聞發展協會』、『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外國記者俱樂部』一起競標進入設置。7月18日成立大會,也確認有國際高聲量人士來台,屆時『台灣』兩字會再次吸引全球關注。」



 





政治實務工作難讓吾爾開希忘懷。(攝影:李昆翰)


 



遊說者



 



這種「遊說者」(Lobbyist)牽線工作,是吾爾開希近年主要角色。



 



「遊說工作沒有收入,經濟仰賴仍任職的金融業」,過去幾年,吾爾開希本來在一家IT公司做投資關係(如募款等),「後來這家IT公司被金融公司收購,我改從募款者轉當投資者,後升任金融公司台灣主管」,他稱因自己背景特殊,金融公司名稱不便透露,「公司總部在南加州,台北分部本在台北101,2008年金融風暴後縮編台北事務轉至香港。我身分敏感,以台灣、東南亞業務為主,中國、香港事務由其他同事負責」。



 



他坦言金融公司收入不錯,升職到一定程度後也不需進辦公室,但在這之前,有目的性的減少政治活動多年,直到2011年被升為合夥人,確認收入足以支撐政治理想,才在業外做起遊說工作。



 



多年過去,精神矍鑠、思維敏捷,吾爾開希少年英雄的架勢還在,能讓他聊得繪聲繪色的,依然是1989年至今心馳神往的政治工作。



 



撰文:陳怡杰 攝影:李昆翰



 



【延伸閱讀】吾爾開希:本來不想當「反動者」



 





城市飄盪來往,吾爾開希人生1989年6月4日早已轉彎。(攝影:李昆翰)


 



【熱門影片推薦】



●對政府失望透頂 英國選民不寄望國會大選



●不只俄羅斯 美國前國安顧問也跟土耳其往來



●王丹專訪:避談性向 「同婚釋憲」通過是平等價值深化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