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聽過「器官捐贈」與「大體老師」,但從 2023 年起,現在又多了「捐腦」的選擇。這三種都是無償捐贈,目的卻不同,器官捐贈是為了移植,挽救患者生命或治療疾病,大體老師是為了教學,提供醫學院學生在解剖課使用,捐腦則是為了研究神經系統疾病的致病機制,希望能研發出治療疾病的方法。
為了尋找神經罕見疾病的致病原因,台大醫院神經部主治醫師、台大醫學院解剖暨細胞生物學教授謝松蒼歷經 6 年時間爭取,克服國內法規不合時宜、制度上不足等重重困難,終於在 2023 年 11 月成立「台灣腦庫」,打造全台第一個蒐集腦神經組織的機關,目前已有 10 餘人簽署捐贈同意書。
在許多國家中,腦庫是蒐集往生後的腦神經組織,並用於研發神經退化疾病的藥物、探究疾病機制,如失智症、帕金森氏症。特別的是,「台灣腦庫」將收納3類民眾捐贈的大腦,第一類是罕見疾病患者,如家族性澱粉樣多發性神經病變(FAP)、肌萎縮性側硬化症(ALS),第二類為神經退化疾病,如失智症、阿茲海默症患者等,第三類則是正常人。
謝松蒼致力推動台灣腦庫的原因,與一位 FAP 罕病患者臨終前的託付有關。FAP 是一種染色體異常的顯性遺傳罕見疾病,以中壯年男性居多,約在 50 歲左右時發病,疾病惡化速度相當快,病友可能在 5 年內就會手腳無力、行動不便,甚至出現失智、癲癇或腦出血等狀況。
在 FAP 還是不治之症、治療藥物尚未問世時,有位 FAP 病友的身體逐漸退化,最初僅手腳麻痺,慢慢變成要拿拐杖、坐輪椅代步,在病逝前交代謝松蒼,當他往生後,將他的遺體送交病理解剖,希望醫師能找出 FAP 的病因,讓同樣的病友獲得治療機會。可惜該位病友未能看到台灣腦庫成立,就已經離開人世。
「從 20 年前開始,我就為 FAP 病友看診,有時候心情會蠻沉重的,很多病友是輾轉才來到我這邊,但過去找到原因後,也沒有藥物能治療,病情只會越來越惡化。」謝松蒼感性說道,台灣腦庫的成立,對罕見疾病來說非常重要。很多病友非常有大愛,生前無藥可醫、承受很多苦難,卻願意在往生後捐贈腦部跟神經,讓年輕醫師投入罕藥研發,很感謝病友對他們的信任。
謝松蒼也提到,國外的腦庫很少強調罕見疾病,研發結果也不見得適合台灣人的基因體質,因此他才會努力克服法規,完成台灣腦庫的建置。除了本國研究外,台灣腦庫也可以啟動國際合作,提高台灣科研的能見度,並加速開發適合台灣人的藥物。
台灣腦庫成立後,就積極準備接受病友捐腦,在今年 3 月 20 日,完成第一例運動神經元疾病病友的捐腦入庫。罹患肌萎縮性側硬化症(ALS)、俗稱漸凍症的病友黃鼎承,明白漸凍症目前沒有藥物能夠治療,在今年 3 月初,由太太協助握筆簽署捐贈同意書,決定往生後捐贈眼角膜,接著捐腦、神經、內臟組織,希望自己的腦神經組織能作為藥物研發的基礎。
對此,謝松蒼在今年 3 月初也親自向黃鼎承道謝,並表示他的大愛會深刻影響腦神經疾病診斷,並帶來治療的成就。「所有罕見疾病都是我們努力的目標,漸凍症病友非常辛苦,當他手腳不能動、呼吸不順暢,意識卻是清楚的。」謝松蒼表示,黃鼎承生前選擇安寧治療,拒絕做氣切,是希望自己能有尊嚴地活著,而不是戴著呼吸器、每天躺著看天花板。
運動神經元疾病是原因不明的神經退化疾病,目前缺少有效解藥,國外雖有腦庫,但是研發結果是否適合台灣人的基因體質,是嚴肅的臨床課題。未來,台大醫院腦庫團隊將持續優化捐腦流程、也期待社會大眾支持捐腦理念,以腦庫促進腦疾病的藥物研發,守護國人的健康。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