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三冠王!晚期肺癌 5 年存活率差 專家盼提升早期發現比例、健保擴大免疫藥物給付

邱家琳    2024年03月26日 18:00:00

肺癌已蟬聯國內死亡人數第一名癌別 19 年之久,根據衛福部最新癌症登記報告,肺癌已超越大腸癌,成為國內發生率、死亡率與死亡人數的「三冠王」癌別。其中,有「肺癌之王」之稱的肺鱗癌,過去 20 年只有化學治療可用,多數晚期患者活不過一年,直到 2023 年 12 月起,健保給付一線免疫藥物合併化療,讓病友看見續命曙光、每人每年約省下 170 萬元藥費。



 



健保署署長石崇良表示,台灣在疾病負荷與照護品質上,癌症是負荷最多的、佔整體 25%,肺癌、大腸癌高居前兩位,肝癌的負荷逐漸縮小。以相對存活率來看,肺癌遠比大腸癌、攝護腺癌等其他癌症來得差,但從相同期別來比較,早期肺癌的 5 年存活率不會比其他癌症差,主要是晚期肺癌的 5 年存活率較差。



 





 





台灣的疾病負荷與照護品質。(健保署提供)


 



石崇良也提到,如果要改變肺癌的預後,只有兩個手段,一個是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讓早期的比例變高,現在是 35%,若可以增加到日本的目標 75%,5 年存活率一定會提升,第二個是精進晚期治療,當晚期肺癌人數減少後,多的預算就能為晚期患者投入更好的治療。這兩個策略必須並行,因為精進晚期治療的效果有限,早期發現仍比較重要。



 





健保署署長石崇良。(邱家琳攝)


 



 



免疫藥物提升晚期肺鱗癌存活率



 



根據國外研究發現,肺鱗癌使用免疫藥物合併化療的 5 年存活率達 18.4%,相較於傳統化療只有 9.6%,癌症免疫藥物有助提升晚期肺鱗癌存活率近 2 倍。因此,台灣晚期肺癌藥物治療共識、美國癌症治療指引皆建議,將癌症免疫藥物合併化療作為晚期肺鱗癌的第一線治療。



 



台大醫院內科部副主任何肇基醫師指出,健保在去年 12 月起跟上國內外治療共識,對晚期肺鱗癌延長存活很有意義的,但在肺腺癌無法使用標靶的這個病友族群希望也可以加速給付,讓肺癌的晚期存活可以達到近兩倍。



 





 





台大醫院內科部副主任何肇基醫師。(台灣年輕病友協會提供)


 



在國內肺癌患者中,約 9 成都是非小細胞肺癌。即便國健署已於 2022 年 7 月起提供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公費篩檢,期盼找出更多的早期患者,但根據國健署的最新統計,國人確診非小細胞肺癌者逾半已是不適合手術的晚期,其中又以肺腺癌患者居多,需精進治療才有機會延長生命。



 



 



盼肺腺癌治療盡速跟進肺鱗癌



 



台灣年輕病友協會副理事長劉桓睿補充說,本土研究顯示,有 1/3 的肺腺癌患者不適用標靶藥物,但他們大多得歷經化療失敗後,到第三線治療才有機會使用免疫藥物,處境非常弱勢,癌友甚至會因撐不過連續化療的摧殘而離世。感謝健保署給肺鱗癌患者一線生機,他也呼籲肺腺癌治療應盡速跟進肺鱗癌,提供一線免疫合併化療給這群弱勢的肺腺癌患者。



 





台灣年輕病友協會副理事長劉桓睿。(台灣年輕病友協會提供)


 



肺癌專家、新竹台大分院院長余忠仁表示,肺腺癌佔了新診斷病人的 75%,有基因突變者可使用標靶藥品,沒有基因突變的肺鱗癌病人目前仍以化療為主,大概 10% 病人在符合健保條件下可單用免疫,加上肺鱗癌也不過增加 5%,仍有治療缺口。



 



余忠仁也提到,免疫相較於標靶藥品的給付落後很多,10 年來免疫治療已經是治療的趨勢,但台灣臨床上免疫治療給付的比率很低仍落後國際,醫師用藥仍受限於健保尚未給付,期望如果要實現晚期肺癌 5 年存活率倍增的目標,須擴大免疫藥物的給付和應用,解決醫療現場的醫病困境才有機會。



 





 





肺癌專家、新竹台大分院院長余忠仁。(邱家琳攝)


 





台灣年輕病友協會副理事長劉桓睿代表頒發感謝狀給健保署署長石崇良。(邱家琳攝)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