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已連續 15 年蟬聯癌症發生率第一名,根據國健署 2020 年癌症登記最新資料,大腸癌發生人數為 1 萬 6,829 人,發生年齡中位數為 67 歲,較 2019 年 66 歲晚 1 歲,而男性大腸癌的發生率比女性高出 1.5 倍。截至今年 8 月 30 日,大腸癌篩檢人數為 103.9 萬人,高於 2022 年同期 87.2 萬人;其中,2023 年男性篩檢人數 42.4 萬人,女性 61.5 萬人,女性篩檢人數較男性多。
依癌症登記資料統計,發生大腸癌者有 88% 為 50 歲以上的族群,且發生率隨年齡增加而升高。為降低大腸癌的發生率及死亡率,國健署提供年滿 50 歲至未滿 75 歲的民眾,補助每 2 年 1 次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
「男性民眾在努力工作打拼之餘,也請注意身體健康,定期進行大腸癌篩檢。」國健署署長吳昭軍呼籲,為了揪出潛「腸」危機,請民眾積極執行定期篩檢、及時鏡檢等兩步驟。第一步驟要定期接受癌症篩檢做糞便潛血檢查,第二步驟當糞便潛血檢查結果呈現異常時,要儘速接受大腸鏡檢查,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把握治療黃金期。
科學實證研究顯示,定期接受篩檢,可減少 29% 晚期大腸癌發生率,有效降低 35% 大腸癌死亡率。大腸癌早期沒有明顯症狀,糞便潛血檢查是為了找出可能的腸道病變或罹患大腸癌的徵候,可及早發現及早治療,降低潛「腸」危機。
民眾可利用全民健保行動快易通 APP 查詢,確認是否符合篩檢資格,亦可了解近 3 次檢查情形。此外,民眾還可透過全國癌症篩檢活動查詢網站,查詢住家附近的癌症篩檢活動或醫療院所資訊,就近至鄰近醫療院所領取採便管,以採便棒刮取糞便並儘速送回醫療院所,糞便潛血檢查沒有侵入性,檢查前不必限制飲食,在家就可輕鬆定期篩檢。
我國實證資料顯示,糞便潛血檢查結果為陽性者,若超過 6 個月不做大腸鏡檢查,罹癌風險會增加 30%;而超過 1 年以上才做大腸鏡檢查,罹患晚期大腸癌的風險則增加 2.8 倍。
然而,篩檢結果為陽性的民眾也請勿驚慌。根據資料顯示,早期大腸癌診療的存活率高,5 年存活率達 9 成以上,但第 4 期大腸癌 5 年存活率則不到 2 成,所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以避免進展成晚期大腸癌,提高存活率。
國健署提醒,篩檢結果異常時,請儘速至醫療院所安排大腸鏡檢查,如檢查發現息肉,可同時進行切除,就可以儘早阻斷癌前病變的發展,避免惡化為大腸癌。
大腸癌的風險因子包含肥胖、缺乏運動、抽菸以及大腸直腸癌家族史等。國際癌症研究總署指出,每天攝取超過 50 克的加工肉品或 100 克的紅肉(豬肉、羊肉、牛肉),會增加 17% 罹患大腸癌的風險。
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指出,在高溫下燒烤的肉片或產生的肉汁,滴到火裡產生火焰及煙霧時,會形成致癌物質「多環芳烴」(PAHs),隨之附著於食物的表面。世界衛生組織也指出,21% 至 25% 的大腸癌可歸因於身體活動不足。國健署呼籲,民眾應建立良好飲食及運動習慣,以降低罹患大腸癌的風險。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