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做了手術,就能徹底告別復發風險嗎?根據 2020 年癌症登記數據顯示,乳癌發生率高達 82.1(每 10 萬人口),高居所有癌別的第一名。在早期乳癌亞型中,有高達 70% 為荷爾蒙陽性(HR+HER2-)患者,就一般認知來說,其治療成效與預後狀況較佳,卻輕忽了復發風險,據估計,約有 20% 至 30% 的患者會復發。
研究顯示,在復發患者中,約有 30% 是術後 2 年復發,超過 80%是在術後 5 年內發生,且有一定的比例為遠端轉移,好發轉移部位包含骨、肺、肝、腦等,其中多部位遠端轉移的機率逾 34%。一旦發生遠端轉移,進入晚期乳癌時,治療更為棘手,晚期乳癌階段因無法根治,治療目的也將從早期的邁向治癒,改以延長壽命、提升存活率為主。
「避免復發」也成為荷爾蒙陽性早期乳癌治療的重要關鍵,台灣乳房醫學會在今(14 日)公開「荷爾蒙陽性早期乳癌術後輔助治療共識」,內容納入術前至術後輔助性治療、停經前後荷爾蒙療法等治療建議,也建議淋巴結轉移 4 顆以上的高復發風險族群,在術後輔助性治療上選擇荷爾蒙療法搭配細胞週期抑制劑。
近 20 年來,乳癌手術術後輔助性治療,包含化療、荷爾蒙治療 2 種療法,根據研究最高僅能降低 20% 復發風險。但根據 2023 年最新美國國家癌症資訊網、歐洲腫瘤內科學會最新乳癌治療指引,皆針對荷爾蒙陽性早期乳癌高復發風險族群,將細胞週期抑制劑納入術後輔助性治療選項。相較於單獨使用荷爾蒙療法,搭配細胞週期抑制劑有能效降低 33.6% 復發風險。
針對國內荷爾蒙陽性早期乳癌治療現況,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陳守棟表示,台灣乳房醫學會今年提出 16 個輔助治療共識,包含高復發風險族群使用荷爾蒙療法搭配細胞週期抑制劑,希望提供給臨床醫師作為治療指引,也讓病友獲得正確的醫學知識。
台北榮總輸血醫學科主任劉峻宇說明,若出現例如淋巴結陽性、腫瘤偏大、Ki-67 指數高、腫瘤細胞分化程度差等情形發生,就有可能屬於「高復發風險族群」,其預後與公認棘手的三陰性乳癌一樣不佳。他建議淋巴結陽性的癌友要注意是否為高復發風險族群,應盡快與主治醫師討論及評估後續治療方案,透過術後輔助性治療降低復發可能性,提早啟動「避險治療」。
劉峻宇也提到,細胞週期抑制劑與化療不同,是口服治療,會產生血球低下、腹瀉等可能的副作用,會再搭配輔助性支撐療法,如改善水分攝取、必要時使用止瀉藥物控制,避免患者因為副作用而退出此療法。很可惜的是,這是新興的治療方法,健保目前還沒有給付,也許未來主管機關認為財政可負擔、經過完整的風險效益評估,有機會給付。
陳守棟收治的乳癌病友賴小姐,在 2021 年 12 月發現確診荷爾蒙陽性早期乳癌,且屬於高度復發風險族群,隨即於 2022 年 1 月進行手術。在術後,她遵循醫師建議,積極接受荷爾蒙治療搭配細胞週期抑制劑,現在控制得宜,已回歸職場與正常生活。
賴小姐分享說,聽到細胞週期抑制劑一個月要 7 萬元,覺得還蠻驚人的,若沒有保險可以實支實付,她只會選擇打停經針、做荷爾蒙治療,不會再增加細胞週期抑制劑。
「在治療 7 年後,我的乳癌又復發,若當時有細胞週期抑制劑,我也會想吃。」乳癌病友協會理事長黃淑芳呼籲,台灣乳癌好發年齡較歐美國家早,許多病友被迫在生育、職場與治療中做選擇,好在目前治療選項多元,只要病友積極與醫師配合治療、降低復發風險,都有機會實現早期乳癌的「治癒」目標。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