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月1日國際老人日前夕,壯世代教科文協會今(30日)舉辦民調數據發表會,揭曉50歲以上的民眾所遇到的數位鴻溝,包含在美食外送平台、疫苗預約平台、網路掛號、網路視訊、網路購物等困擾。從調查結果來看,超過60%的長輩在數位工具使用上覺得困難,超過36%的長輩受身體狀況影響,較難學習數位工具。
對此,壯世代教科文協會理事長、戰國策傳播集團董事長吳春城呼籲,政府應正視數位落差、關注高齡化議題,超前部署高齡友善環境。他也提到,自己有感社會為高齡族群貼標籤,高齡軟服務與硬體環境仍然不夠友善,因此號召各界同好,於今年正式成立壯世代教科文協會,希望發起一場腦袋革命,以壯世代取代銀髮族,跨出人生框架。
根據年齡實驗室與壯世代教科文協會合作進行的民調數據顯示,對壯世代而言,數位服務使用上有困難的排行依序為美食外送平台、疫苗預約平台、網路掛號、網路購物、網路視訊。其中,疫苗預約與網路掛號分別有61.3%及59.9%的民眾,在使用上覺得困難。
疫情間維持生活所需的美食外送平台使用率極低,僅不到3成的壯世代有使用過外送平台,且其中有超過6成的壯世代有使用困難,值得一提的是在使用網路購物上,壯世代比對年輕族群的使用差距高達53.4%,且超過一半的壯世代有使用困難。網路影音服務、社群軟體及通訊軟體是壯世代使用較頻繁的數位工具,但仍有超過3成的壯世代在使用上遇到困難。
年齡實驗室執行長莊雅萌指出,長輩不善於使用數位工具,絕大多數是因介面不友善或缺少資訊技能,像有61.9%的長輩在數位工具使用上覺得困難、36.4%的長輩受老花等身體狀況影響、15%的長輩沒有數位配備,僅有9.1%的長輩非常擅長使用數位工具。
莊雅萌也強調,雖然在疫情期間,她們發現有43.7%的壯世代數位力進步。但即使是年輕人,依然需要具備一定的知識與技能,才有辦法消化排山倒海的資訊進而應用,長輩缺少的其實不是硬體設備,而是面臨高齡友善軟服務的不足。
壯世代教科文協會今天也特別邀請知名壯世代網紅薇姊與張郎,參與民調數據發表會,分享他們在數位服務使用上的感想。薇姊與張郎曾經在外商公司擔任高階經理人,年過50後決定退休,並搬到市郊,希望放緩腳步,展開不一樣的新生活。
薇姊與張郎笑說,他們原本以為退休之後,就不再需要用電腦,但現在反而很需要上網、使用3C產品,才能拓展社交生活,跟很多親友保持聯繫。即使他們已經算是活躍壯世代,但在數位服務的使用上,像預約疫苗、視訊會議與雲端服務仍然需要家人協助,但他們在疫情中不斷嘗試與學習,也發現自己進步許多。
「面對時代變化,壯世代應打破傳統養老觀念,『從心』學起每一件讓生活更美好的事情。」壯世代教科文協會執行長吳庭宇感性說道,超過80%的健康壯世代,最迫切需要的並不是長照後路,而是人生下半場的前路,倚賴政府不如持起釣竿,學會釣魚才是良策。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