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在修訂完《連城訣》後,就著手改寫《白馬嘯西風》,並於1972年9月7日開始在《明報晚報》連載,到1972年10月3日為止,共計二十七續。明晚版共分五回,每天都有小標題。回目如下:
一 大漠駿馬
二 天鈴鳥與狼皮
三 一指震天南
四 大風雪
五 哈布迷宮
明晚版《白馬嘯西風》也是由雲君繪畫插圖,二十七天連載,插圖有二十九張,最後兩天是每天兩張插圖。
金庸在明晚版《白馬嘯西風》最終回(1972年10月3日)正文之後,寫了一小段後記,表達自己對創作與改寫這個故事的「心聲」:
這篇小說當時是為了拍攝電影而寫,寫好後自己很不滿意,朋友間的批評也極差。這次重新改寫過,刪去四萬餘字,新作二萬餘字,雖仍不感滿意,但已無能為力,或許過得十年,再來改寫一次吧。
從舊版到明晚版,改動確實很大。金庸說「刪去四萬餘字」,是從《明報》1961年11月29日第四八續開始:計老人(馬家駿)的人設,在舊版與修訂版中完全不同。舊版中,計老人很早就顯示出會武功:
那知他出手快,計老人更快。陳達玄右手離手帕尚有兩三寸,計老人手一縮,已將手帕抽離桌面,跟著白光一閃,陳達玄「啊」的一聲慘呼,一柄匕首已釘在他右手手背上,插入桌面,直沒至柄。計老人出手如電,左手一翻,已搶過陳達玄左手中握著的長刀,刀尖抵住他的咽喉。
這幾下出手兔起鶻落,迅疾無比,誰也想不到這個衰邁龍鍾的駝背老人,竟有這麼厲害的武功,但見陳達玄滿臉痛楚之色,全身微微顫抖,手足卻不敢絲毫動彈。
(舊版《白馬嘯西風》第四八續,1961年11月29日)
從第四八續的「那知他出手快」開始,一直到最後一續「那可是一個比迷宮兇險百倍,難走百倍的地方……」(小說結尾最後一句),約四萬六千多字,金庸刪掉了約四萬一千字,只保留若干情節(約五千字),重新分布在新改寫的故事中。
換句話說,舊版故事約有一半的篇幅被金庸捨棄掉,可見金庸對原來的故事真的「很不滿意」。改寫後金庸「仍不感滿意」,故在1974年出版作品集時,又稍稍修改了幾個人設與部分情節。
畢業於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後獲香港浸會大學哲學碩士,蘇州大學文學博士。任教於香港專上院校,歷任講師、高級講師、助理教授,以文獻學、語言學、流行文學為研究方向,近年專事研究金庸小說的文本和文創現象。
曾於 2009 年舉辦「金庸小說版本展」,展出逾300件舊版金庸小說文獻,是華人地區首創。2010 年,發表〈自力在輪迴——尋找金庸小說經典化的原始光譜〉,根據多年收藏的舊版小說,釐清金庸小說從連載到單行本的文獻系統與相關問題。2013-2023 年間,曾多次獲香港文化博物館委任為特約研究員,並為籌建「金庸館」借出逾 1800 件藏品。
著有:《漫筆金心──金庸小說漫畫大系》、《何以金庸:金學入門六大派》。
畢業於香港柏立基教育學院,現為退休教師。
自詡是一名金迷,緣起於四十年前閱讀第一部金庸小說《連城訣》,自此遍讀其他,反覆重溫。二十年前,開始收藏不同版本的金庸作品,延展到舊版的書本版、報章及雜誌,以冊數(份數)計,至今已收藏逾二千三百冊(份)。由於收藏數量日多,對金庸舊版的版本系統逐漸梳理出脈絡,樂於和廣大金迷分享。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