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琅進攻台灣先占領澎湖!現代中國也會如法炮製嗎?

余杰    2023年09月27日 07:00:00

臺灣本島確立地位,以及各外島形成「離島化」狀態,基本上是在1949年中華民國政權流亡臺灣之後。中華民國控制的臺灣地區,承繼了清末、日治時代以來,臺灣本島及澎湖、蘭嶼、綠島等外島,還把金門、馬祖二島(外加烏坵)拉進來。在「中華民國臺灣」的政治架構下,臺灣為本島、中心,其他島嶼則是外島、前線,為臺灣的外衛。



 



國共兩個政權,隔著臺灣海峽對峙,國家勢力強硬的改變了澎湖、金門、馬祖、蘭嶼等島的海島生活狀態。原為僑鄉、貿易港口的金門和澎湖,以及漁村馬祖,都被強制轉型為「戰地前線」,成為中華民國的重要軍事基地,被迫斷開與原鄉閩南、閩東地區之間的生活聯繫與文化連結,轉而與臺灣成為政治共同體。



 



換言之,1949年以後,臺澎金馬、蘭嶼及綠島等島,組成「中華民國臺灣」這個「意外的國度」;在「中華民國臺灣」的政治共同體架構下,本島主體位置的形成,也讓各外島逐步「離島化」與「臺灣化」。



 



當了四次攻臺跳板,歷史讓澎湖「要塞化」



 



在臺灣的外島中,澎湖自古以來便是兩岸之間,以及往來臺灣海峽的船隻中繼站,自然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從國際地緣戰略角度來看,澎湖是第一島鏈防衛的最前線。近代歷史上,澎湖共發生過四次戰役,包括1622年「荷蘭攻澎」、1683年「施琅征澎」、1883年「中法戰爭」、1894年「日清甲午戰爭」,外來勢力在進攻臺灣前,均選擇澎湖為跳板。



 





 



對於中共政權而言,這四場發生在澎湖的戰役,唯有「施琅征澎」是北京的中央政權實現「大一統」之戰,值得大書特書─至於這個中央政權,其實是外族(滿族)對漢族的殖民政權的事實,中共乾脆視而不見。



 



中國耗費巨資拍攝古裝主旋律(按:指配合中共意識形態,歌頌其主流價值觀)電視連續劇《天下長河》,以康熙皇帝統治時期治理黃河的故事為主線,表彰康熙的豐功偉業和康熙王朝的太平盛世,明眼人一看就知道編導以此諂媚習近平——「走向帝制」的習近平心中榜樣,不僅是毛澤東,更是當了五十多年皇帝的康熙大帝。



 



《天下長河》中有不少揭露貪官的情節,像「官場就是一個流氓窩」、「當不花錢就不能辦事的時候,這個王朝就算完了。」這樣的臺詞,讓「苦共(共產黨)久矣」的中國民眾心有戚戚焉。



 



但同樣是古裝劇,該劇比起一、二十年前的《大明王朝一五六六》和《天下糧倉》,批判和諷刺力度大大減弱,從中可看出中國檢查制度日漸嚴苛,和創作自由日漸萎縮。



 





 



《天下長河》集中表現治理黃河,卻刻意穿插康熙「收復」臺灣的情節。8歲即位的康熙,少年時代即在寢宮牆上貼著「河務」、「漕運」、「三藩」三張字條,將這三件大事作為施政目標。平定「三藩」之後,又將「三藩」改為「臺灣」。



 



康熙八年,清廷加大對鄭氏(按:鄭成功家族)政權的招撫力道,做出重大讓步,允許鄭氏封藩,世守臺灣。鄭經提出:「苟能照朝鮮事例,不削髮,稱臣納貢,尊事大之意,則可矣。」康熙拒絕:「比朝鮮不剃髮,願進貢投誠之說,不便允從。



 



朝鮮係從未所有之外國,鄭經乃中國之人。」鄭經反駁:「今東寧(按:明鄭時期臺灣古名)遠在海外,非屬版圖之中。」



 



大清帝國靠八旗勁旅縱橫東亞大陸,卻對大海頗為陌生,缺少強大水師,攻臺得靠鄭家叛將施琅。1683年,被閒置十三年的施琅,獲任命為福建水師提督,率兵兩萬人,乘戰船兩百餘艘,浩浩蕩蕩駛向澎湖。施琅深知,東寧王國的水師精銳集中在澎湖,若要攻下臺灣,必先拿下澎湖,他在〈邊患宜靖疏〉中對於澎湖有如下分析:「蓋澎湖為臺灣四達之咽喉,外衛之藩屏,先取澎湖,勝勢已居其半。」



 





 



鎮守澎湖的名將劉國軒早已展開布防、搶修工事,但他以為風浪將至,必將重創清軍。7月10日,兩軍接戰,施琅在交戰中被火銃射傷右眼,鄭軍占上風,清軍暫時退卻。16日,施琅決定發動總攻擊,將艦隊分成三路進攻。戰爭一開始,吹西北風,對鄭軍頗為有利,但風向很快轉變為南風,施琅命令全軍反攻,順著風勢發射各種火器,並且以數船圍攻鄭軍一船。鄭軍措手不及,全面崩潰,劉國軒僅帶著剩餘的31艘船逃回臺灣。



 



施琅拿下澎湖,臺灣指日可下。他發布〈曉諭澎湖安民告示〉,顯然出自幕中文士之手,一副天朝上官教訓化外之民的口吻:「太子少保提督福建水師總兵官右都督伯施,為曉諭事:照得澎湖各島,地屬荒區,民實窮苦;兼之逆賊蹂躪多年。今幸大師蕩平,此日王土、王民,悉隸版圖,宜加軫卹,以培生機,合就示諭。為此示仰該地方居民人等知悉:爾等既脫邪氛,咸登樂土,各宜安意生業,耕漁是事。本提督憫念疲瘵之餘,當為蠲三年徭稅差役,遂其培養也。特示!」



 



此告示承認脫離中央政府多年的澎湖居民為「王民」(在脫離鄭氏邪惡統治的前提下),卻掩飾在北京坐龍椅的皇帝,是「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異族統治者。這種敘事方式很像中國共產黨:中共信奉的馬列主義,是來自西方的極權主義意識形態,中共卻以中國文化正統自居,並堅持義和團式的反西方立場。



 



澎湖一戰,東寧王國精銳盡失,臺灣人心和軍心渙散,鄭克塽迫於形勢,向施琅乞降,提出的條件是「三不傷」,即是清軍入島「不傷鄭室一人,不傷百官將士一人,不傷臺灣黎庶一人。」在得到施琅允諾後,鄭克塽正式向清廷呈送降表,表示以往的對抗是「稚魯無知」,願意順從天意,「顏行何敢再逆,革心以表後誠。」



 





 



鑑於這段歷史經驗,1949年國民黨政府撤退來臺後,積極將澎湖要塞化,1950年代駐防93師與海軍,陸軍澎湖防衛指揮部簡稱澎防部,部隊名稱為鎮疆部隊。2007年,臺灣國防部開始推動精進案,澎湖駐軍開始兵力整建。目前在澎湖駐紮的軍隊包括陸軍第503裝甲旅,下轄裝甲騎兵營、戰車營、機械化步兵營、混合砲兵,其他駐軍包括反甲連、陸軍兩棲偵二連、海軍陸戰隊基地警衛營、防空砲兵群、海軍146艦隊、空軍天弓飛彈連,與空軍操作IDF經國號戰機的天駒部隊等。



 



澎湖是人質,還是進攻的阻礙?



 



澎湖的戰略地位,近年來有逐漸被軍方重視的趨勢。2020年初,國防部國防安全研究院在《國防趨勢月報》中,發表了關於澎湖戰略地位的評估報告。國防院表示,澎湖的臺海軍事戰略角色是反制共軍登陸臺灣本島,它擁有偵測範圍達三百公里以上的雷達站。澎湖一失,臺灣西岸將「無險可守」,如清代末任臺灣巡撫唐景崧所言:「夫爭臺灣者,必爭澎湖,蓋以澎湖可泊兵船,以為根據。若我不能保澎湖,則臺灣陷於孤立,其勢難守。」



 



前立法委員、退伍中將帥化民也提出對於澎湖戰略地位的看法:中共如在未來武力攻臺,可能採取的模式之一,會是先奪取孤懸南海的東沙島,若臺灣還不就範,接著就會攻打澎湖。澎湖具有歷史與實質上的意義:明鄭攻打臺灣,先從澎湖而來,此為歷史意義;而實質意義便是澎湖有10萬人口(按:內政部2023年5月統計數據),具有「人質的效益」。



 



不過,也有學者提出不同看法。臺灣國際戰略學會研究員滕昕雲認為,二十一世紀的今日,中共欲對臺動武,似乎已不需要澎湖作為中繼站,才能遂行而後的進一步侵臺作為。而且即便共軍打下澎湖,假若臺灣政府與軍民仍不降伏,共軍還是要面臨臺灣本島之登島作戰,這樣不如一開始就全面攻擊本島,捨棄攻略澎湖這種串場戲,效益要來得更大。對澎湖用兵,反倒使共軍在武統過程中平添更多變數。



 





 



臺灣戰略學者王臻明亦指出,中國以武力解決臺灣問題的所有方案中,攻擊外島是最不聰明的選擇。就軍事上來說,單獨奪取臺灣外島,會讓中國失去奇襲臺灣的機會。中國的逐步施壓,只是讓臺灣擁有更多時間發布後備動員令,編成更多後備旅,使地面部隊繼續擴張,並構築更堅固的防禦工事。臺灣國軍會破壞海岸少數可以登陸的海灘或空降地點,並堆滿阻絕設施,讓中國更難以發動入侵作戰。



 



而就政治上來說,他認為,若中國與臺灣已陷入戰爭狀態,位於臺灣本島的政府卻仍然可以正常運作,這代表臺灣能支撐的時間會越久,也越容易向盟邦求援。



 



*本文摘自《中國如何攻打臺灣: 滲透黨政軍、以商逼政、軍演恫嚇,然後渡海、搶灘、巷戰……臺灣怎麼防?美日怎麼幫?來得及嗎?》,大是文化出版。



 





 



【作者簡介】



 



余杰



 



1998年出版處女作《火與冰》,在世紀之交寂靜的文壇掀起一陣旋風,短短數月間暢銷百萬冊,有如魯迅和柏楊般的批判性文字和思想,影響了整整一代中國青年。此後十餘年間,與劉曉波一起推動中國的自由與人權,屢受中共當局之禁書、拘押。



 



2012年1月,攜妻兒赴美,定居華盛頓郊區,主持亞太宗教自由與民主化研究所,潛心讀書思考、著書立說。2018年12月,入籍美國,自由在哪裡,祖國就在哪裡。



 



以寫作為職業和志業,長期為北美和臺灣多家華語媒體撰寫專欄文章,涵蓋當代中國政治、近代思想史、民國歷史、臺灣民主運動史、美國政治等領域。致力於用文字顛覆馬列毛習極權主義、解構中華大一統觀念、批判西方左派意識形態。



 



多次入選「最具影響力的百名華人公共知識分子」名單,並獲頒「湯清基督教文藝獎」、「亞洲出版協會最佳評論獎」、「公民勇氣獎」、「廖述宗教授紀念獎」等獎項。



 



以華語文化圈唯一擁有言論自由和新聞出版自由的臺灣為精神故鄉,心繫臺灣的美食、風景、書店和朋友。相信讀書這一古典的愛好能帶來生命中最大的快樂,願意以書為媒,結識更多自由而勇敢的心靈。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