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絕對有過這種經歷,朋友聚會碰到了生面孔,這時候,先是互致問候,然後是:
「您好,您貴姓?」
「免貴姓李。」
「李先生,初次見面,請多關照。」
「不敢、不敢。」
貴姓?明明是平頭百姓,市井小民,卻要以「貴」互相巴結。不過,話說回來,在姓前面加上個阿諛奉承的「貴」,並非近代才有,更早的時候就尊奉這個儀軌了。
原始社會時期,人們對自然界發生的事情,比如風雨雷電、洪水地震、生老病死充滿了疑惑與畏懼。或許是因為巧合,或許是因為常常相伴,遠古先民常會感到自然界的某種事物和自己的族群存在著關聯,時間長了,這種事物就被古人神化了。
為了討好心目中的神,希望神保佑自己,希望自己和族人擁有神的能耐,先民們乾脆將被神化了的事物當作本族的名稱,而且將它(或者它們)刻劃出來,或是擺在部落最明顯的地方,或是拿在部落長老或者巫師的手裡,現代學者將古人心目中的、被刻劃出來的神像叫做族徽,也就是圖騰。
說到「圖騰」,實際上這是一個外來詞,它是古印第安語「totem」的音譯,原意是「它的親屬」、「它的標記」,因為古印第安語中「圖騰」的表意比較容易理解,因此,現代人在解釋族徽的時候便借用了這個詞。
由「圖騰」的產生來看金沙人崇牛、仰韶人尊魚,其動機就不難理解了。因為金沙人認為他們的先祖死後會變成牛,仰韶人覺得他們的先祖死後變成了魚。早期文明,古人會將自然神冠以先祖的名,如此,被尊崇的神既明瞭、直接,又有親近感。
比如鄂倫春人將公熊視為祖父,將母熊奉為祖母;匈奴人將草原蒼狼尊為祖先。還有,如《周易》開篇第一卦乾卦,以龍為象徵「飛龍」。關於先祖圖騰,商王朝因「天命玄鳥,降而生商」的說法,商人認為自己是飛鳥所生,於是商人的圖騰便是飛鳥。有些氏族,以自己部族的圖騰與外界接觸,時間久了,圖騰就成了這個氏族的「姓」了。
當今,「姓氏」被當作一個詞,實際上,在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前,「姓」和「氏」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既然它們本不是一回事,搜尋姓氏的根源,就得將它們分開研究了。
「姓」字,由「女」和「生」組成,顯然是個會意字。在遠古的母系社會時期,女性的地位是至高無上的,族群的圖騰也多是雌性,以至於延續到了現在的一些姓,用的是「女」字偏旁,比如姬、姚、姜等。
那麼,姓產生的原因是什麼呢?
遠古的時候,兩個族群若遇到了,需要區分相互的標識,怎麼區分呢?一個說:「我是X族的。」另一個說:「我是Y族的。」這時,先民們認識另一個族群就有了依據,「姓」就產生了;還有一種說法,當遠古的先民們知道同族不能通婚以後,「姓」為人們標明了族群,從某種意義上說,婚姻促使了「姓」的產生。
「名」是我們每一個人與外界連繫的符號,不管走到哪裡,處在什麼樣的人群裡,沒有了這個符號,就會寸步難行。不知您有沒有注意過,「名」可以改來改去,但「姓」卻不可以隨意變更,人們把「姓」看作是自家香火是否能延續的大事。
「姓」就是這麼來的。那麼「氏」又是怎麼產生的呢?
「氏」的出現比「姓」要晚得多,它起源於母系社會過後的父系時期,是階級社會的產物。「氏」是古代貴族標示宗族系統的稱號。圖B是甲骨文的「氏」字,它是人持水罐的象形。
「姓」與「氏」除了產生的年代、取自的緣由不同以外,它們之間的社會職能也不一樣。比如族群之間只有異姓才被允許通婚;氏呢,則是用來區別族群社會地位高低貴賤的。
南宋史學家鄭樵在《通志·氏族略》中解釋道:「氏所以別貴賤,貴者有氏,賤者有名無氏……姓所以別婚姻,故有同姓、異姓、庶姓之別,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
戰國時期,由於歷史環境發生了變化,「姓」和「氏」原始的意義已經逐漸被淡化,「姓」與「氏」漸漸合而為一,姓氏由大的族群符號演變為家族符號。對此,鄭樵的解釋是:「(夏、商、周)三代之後,姓氏合而為一,皆所以別婚姻,而以地望明貴賤。」文獻記載,正式將姓氏混用的是司馬遷在《史記》裡將秦始皇寫作「姓趙氏」,將漢高祖寫作「姓劉氏」,自從司馬遷以後,或者說自從漢代以後,「姓」、「氏」二字的確切含義模糊了,實際意義成了專指姓了。
早先,姓氏還有標明社會地位的功用,後來,這一功用也被淡化了。在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文明進程中,用來區分人群或等級貴賤的標示逐漸形成一個獨特的文化—氏族文化,直到今天,姓氏文化仍是中華民族凝聚力的一個重要的因素。
著名考古工作者。曾參與興隆窪聚落遺址、前掌大商代遺址、南宋官窯等重要遺址的挖掘。並參與江西海昏侯墓葬、四川張獻忠江口沉銀、新疆天山道等大型遺址的全程即時報導,也在社會雜誌開設生活考古等專欄與讀者分享考古之趣。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