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怎麼處理垃圾?有人靠做回收當上大官!

李永志    2023年04月19日 07:00:00

從古至今,垃圾處理始終是人類城市生活中無法繞開的問題。當下,又隨著垃圾分類政策的全面實施嘗試解決這一問題。那麼,遙想當年,唐人是如何面對垃圾問題的呢?




 



古人垃圾問題嚴重



 



古人沒有垃圾分類的管理方法,更沒有對垃圾嚴重危害的認知。但是,古人至少認為亂扔垃圾是不對的。商朝人若把垃圾傾倒在街道上,被官府抓到後會被斷手。秦朝規定,平民百姓亂扔垃圾,要在臉上刻記號和文字,並塗墨水,即「棄灰於道者黥」。在現代人看來,秦朝對亂扔垃圾的處理比較殘酷。如此嚴酷的處理,除了因為沒有找到更有效的辦法,最關鍵的原因還是垃圾問題過於嚴重。



 



古代大部分地區的排水設施並不完善。雖然隋朝的街道兩邊已有排水溝、路溝和明溝,大型建築群也有排水渠,但是,整個城市的排水設施不完善,這是要人命的事。汙水的排放怎麼辦? 挖掘滲井。結果,汙水直接下滲或者匯入地表水之後下滲到潛水層,汙染地下水,整個城市的用水就成了大問題。



 



除了設施不完善,隨著經濟的繁榮發達,雖說農業一直是古代經濟的重點,但是手工業、商貿的繁榮已不可逆。在古代城市中,生活與生產垃圾、糞便是城市地下水的主要汙染源,給城市管理帶來巨大壓力。統治者使用了各種懲罰的手段,卻收效甚微。



 





 



先拿與唐朝鄰近的隋朝舉例。從漢朝到隋朝的長安城,已有八百年歷史,地下水變得鹹苦不可食,垃圾問題嚴重影響到城中人的正常生活。隋煬帝下令在長安城東南部新建大興城,搬家到新城,多渠道引水入城解決用水的問題。各種垃圾被隨意掩埋,甚至堆積在住宅旁邊,生活汙水通過廢井、廢坑重新滲入地下。有些豪強家庭,為了解決汙水問題,甚至專門挖掘了傾瀉汙水的深井,但是效果終究不明顯。



 



唐朝建國後,沿用隋朝的大興城,將其改名為長安。在其鼎盛時期,長安城占地面積達到八十多平方公里,擁有一百多萬人口,可想而知,垃圾問題讓朝廷非常頭疼。



 



唐人的垃圾處理辦法



 



實際上,唐朝和唐之前各朝代的垃圾分類並不複雜,畢竟那時沒有化學用品,更沒有一次性餐具、塑膠袋等不可分解的垃圾。唐人要面對的垃圾,主要是廚餘垃圾、土石、木屑、廢銅爛鐵、糞便等。當時的長安城,手工業、商業發達,還是絲綢之路的起點,每天都要產生堆積如山的垃圾,唐人是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呢?



 





 



歷朝歷代都重視垃圾處理的問題,頒布一連串嚴苛的政策,這是「堵」的做法。同樣,唐朝也有堵的做法。唐律規定,在街道上隨便扔垃圾者,杖責六十,若管理部門履職不力,要與亂扔垃圾者一起接受處罰。另規定,在牆上打洞排出汙穢物(或指屎尿之類)到街巷的,杖責六十,只排放清水的無罪,管理者不清查處理,和排汙者同罪。



 



除了堵,朝廷也嘗試用「疏」的方式解決問題。唐朝重視排水溝的建設,同時也加強排水設施的修繕。長安城除大道旁修有排水溝外,里坊與兩市之間的街道旁也有修築排水溝。但是,長安、洛陽有人隨便取土挖坑,汙穢之物便會直接流入排水溝,為此,唐玄宗發出詔令,要求整頓舊溝渠,不得在街巷挖坑取土。



 



此外,唐朝建立了嚴格的垃圾處理流程。他們指定了垃圾傾倒的位置,集中處理,這樣處理的好處在於減少汙染,由專業的人解決垃圾問題。實際上,因為無化學用品,那時的一些垃圾可經過加工處理後二次利用。



 





 



唐人的環保意識,體現在一種叫「噦厥」的東西上。長安居民隨身攜帶的「噦厥」,我們可以認為是垃圾袋。不隨手扔垃圾的意識古人也有。環保意識還體現在餐桌上。他們把肉骨魚刺等垃圾,用專門的容器收納,這東西叫作「渣斗」。客觀來說,唐人已有將廚餘垃圾分類的超前意識。渣斗盛於唐宋,寬沿,深腹,喇叭口,可根據口徑大小來選擇用途:大的置於桌席間,盛餐桌垃圾;小的盛茶渣、廢水。



 



垃圾致富



 



網路上有訊息稱,上海垃圾分類的檢查員收入達萬元人民幣,也有人代收垃圾,月入過萬。這些工作辛苦是辛苦,但總歸是勞動所得。無獨有偶,也有唐朝人因為垃圾回收走上了致富之路。



 



唐朝已出現了專門回收垃圾、處理糞便的職業。一位名叫裴明禮的人收取居民廢棄的生活用品,分門別類,做好標籤,久而久之還存下了一筆錢,這是歷史上因為垃圾回收走上人生巔峰的第一人。後來,他又從事了一連串與垃圾有關的產業,前前後後的一些經營行為傳到唐太宗李世民的耳朵裡,皇帝認為這人還是蠻有智慧的,便將他封為御史。



 





 



唐高宗年間,裴成了太常卿。這是一個靠著撿垃圾逆襲的人生。雖然此人的出現具有偶然性,但的確是變廢為寶的超前意識讓他發財致富。又如,長安的羅會以收集糞便為生,最終家財萬貫。有人從事垃圾回收的營生,有錢可掙,民間參與的積極性高,客觀上促進了垃圾治理。



 



當代,全球垃圾問題日益嚴峻,已成為每個人必須要重視的問題。人類主觀上都喜歡良好的生存環境,垃圾處理也不僅是當代問題,更是未來的問題。瞭解古人垃圾處理的一些情況,也會明白:從古至今,人類不僅一直在與大自然搏鬥,自己的文明習慣也在進步。



 



*本文摘自《唐潮:唐人的不厭世生活與流行》,日出出版。



 





 



【作者簡介】



 



李永志



 



網名藍胖說說,一位愛琢磨、善考據的歷史愛好者。喜歡用既有溫度又有趣的文字講述故紙堆中的故事,冀以歷史為傳承,探究歷史背後與現實的關聯性。簡書、今日頭條歷史人氣作者,江蘇省作家協會成員。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