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褲的發明 意外改變了中國人吃飯的方式

李開周    2023年01月28日 09:00:00

中國人的進食方式出現過三大變革。



 



很早很早以前,聚餐時採取「分餐制」,就像吃西餐或者日本料理一樣各吃各的,後來才改成「共餐制」。



 



很早很早以前,我們和歐洲人一樣,餐桌上離不開刀叉,後來才改用筷子。



 



很早很早以前,我們像日本人那樣跪在榻榻米上吃飯,後來才改坐在椅子上進餐。



 



這三大變革都是從魏晉南北朝開始,到宋朝結束。換句話說,到了宋朝,我們徹底擺脫古老而又新穎的分餐、刀叉和跪坐傳統,現代的進食方式才完全定型。



 





 



我們來探討古代中國人為什麼要跪著吃飯。



 



從傳世的雕塑、壁畫和畫像磚上可以看出,至少在南北朝以前,古人吃飯時一直跪在席子或者矮床上,即使到了唐朝和五代十國,還有一小撮守舊的遺老在飯局上捨棄椅子,堅持跪坐。學者們早就注意到了這種奇特的生活習俗,但是大家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從來沒有人指出當時為什麼要跪坐。



 



到底為什麼要跪坐呢?原因很簡單:避免走光。



 



史前時代,我們的服飾特色是上衣下裳。裳就是裙子,無論男女都穿裙子,而裙子裡面則不穿內褲。商周時代,我們學會了用袍子做內衣(後來袍子變成外衣)。上衣下裳裡面多了一層袍子,走光的風險小了一些。到了春秋戰國,褲子終於普及,可是當時的褲子沒有褲襠,甚至連褲腰都沒有,一左一右套在兩條腿上,「要害地方」仍然保持真空。



 





 



如果人伸開雙腿坐在地上,等於向對方露出下體,這種姿勢古稱「箕踞」,意思是大腿叉開,像簸箕一樣坐著。當年荊軻刺秦王沒有刺中,就對秦王箕踞,以此表示對秦王的蔑視。



 



褲襠的發明特別晚。從考古成果上看,至少東漢以前是沒有連襠褲的(有人說漢朝宮女穿的「窮絝」就是連襠褲。窮絝只是在開襠褲上加了幾根扣袢,不能算連襠),所以東漢以前的成年人在開會和聚餐時,必須雙腿併攏跪在地上,讓外衣垂下來護住要害部位,這就是古人以跪坐姿勢就餐的由來。



 



我們現在穿的內褲(連襠褲)在東漢以後才發明,並在魏晉南北朝廣泛使用,所以從魏晉開始已經有人放棄跪坐。直到宋朝,所有的饕客都習慣坐在椅子上吃飯,因為再也不用擔心走光問題。



 



*本文摘自《吃一場有趣的宋朝飯局》,時報出版。



 





 



【作者簡介】



 



李開周



 



1980年生,河南開封人,青年學者,《南方都市報》專欄作家,曾在《新京報》、《中國經營報》、《世界新聞報》、《羊城晚報》、《中國烹飪》和《萬科周刊》等媒體開設專欄。



 



著有《祖宗的生活》、《千年樓市:穿越時空去古代置業》、《食在宋朝:舌尖上的大宋風華》、《歷史課本聞不到的銅臭味》等。



 



致力於宋朝飲食研究,翻閱宋代筆記和史書,在浩如煙海的文獻中攫取資訊。《吃一場有趣的宋朝飯局》以全景式版塊還原宋朝飲食生活的真實樣貌,可以瞭解宋朝人吃什麼主食、有什麼菜式、喝什麼酒、怎樣開飯館,既是一本飲食文化的斷代史,又是一本市井生活的地方誌。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