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1月至1988年3月,於伯明罕市內兩區,七名住在高層公寓的女性遭到攻擊。這些女性都七、八十歲,當她們走進電梯時,被一名年輕、強壯的黑人男子跟蹤。他帶著她們到頂樓,有時走最後兩層時會拖著她們,並在頂樓性侵害她們。
儘管他身體非常強壯,但是他表現得非常彬彬有禮。在幾件案子中,被害者抱怨她們赤身裸體躺在地上太冷了,他就將衣物放在她們身下。這名男子的行為和挑選的被害者令警方感到困惑,受創被害者的描述更是令人難以理解,讓警方更加頭痛。
坎特想不通,嫌犯為何只選擇這些地點及某類型被害者。這名男子被定罪後,坎特搭乘直昇機飛越這些位於城市邊緣的高層公寓,他才明白這在地景上的特殊意義。每棟高樓都被擁擠的道路系統環繞、隔離,每一個都像是與世隔絕的島嶼。
研究詳細的地圖後,坎特立刻推論,嫌犯就住在犯罪地點附近,很有可能是類似的高樓,而且知道如何從一個「島嶼」移動到另一個「島嶼」。這些公寓(如同坎特所描述的「天空的街道」)有這麼多居民,每天人來人往,大部分人都是不知名的或未曾見過的,但是並不會引起注目。
除了這些重要的考量外,坎特已經判斷這是哪一類型的罪犯。「嫌犯是否習慣進入其他人的私有領地,像是一個有經驗的破門竊盜者?或者他是一個衝動的攻擊者,像有些人在公共場所隨機挑選被害者?……偷竊和破門竊盜顯然不是他的行動之一。這個男子比較像是那些我們認為會在外攻擊、隨機尋找被害者的人。天空的街道正是最好的地方。」
這名男子並沒有嘗試偽裝自己,表示他不太可能住在發生這些攻擊的公寓。但是,顯然他很熟悉電梯、走廊,以及這些大樓的公共大門。
在一份提交給警方的報告中,坎特和他的研究小組寫下了這些資訊的細節,並提供嫌犯個性的評估。他們推論,嫌犯在性方面尚未成熟,不太可能曾經與他年齡相仿的女性發生過關係。他很有可能曾經在「非暴力的情境下」應付過老人。他的乾淨、髮型及對於環境地點不變的選擇,表示他的個性執著。攻擊時間以及衣著樣式的改變暗示,大約於1986 年10 月開始,他已經從學生身分轉變為工作者身分。最後,他們列出嫌犯最有可能的居住地。
這些建議被發送給米德蘭區所有警察。當這份報告送達時,當天在伯明罕市值班的資深警察納悶嫌犯過去是否曾經因為性侵犯微罪被判刑。他依字母順序尋找報案紀錄,很快就發現一名叫作亞德里恩.百柏(Adrian Babb)的男子曾經在伯明罕市中央圖書館因企圖將手放進一名六十歲婦女的大腿中而被判刑。百柏居住的地方與坎特描述的位置差不多,而在最近一次攻擊的犯罪現場找到的指紋,正好與百柏的相符。
亞德里恩.百柏被逮捕後,完全配合警方的訊問,訊問人員利用剖繪報告檢驗百柏說法在邏輯及心理學上的有效性。他說他之所以會犯下這些攻擊案,是因為和一名女孩及已婚婦人發生關係失敗;但是這兩名女子在接受訊問時都否認曾經與百柏發生任何親密關係。當他被問到為何挑選年老婦女時,他回答:「她們的年紀。」不過他同時也暗示這是一種報復行為,「對圖書館裡的那個人所做的事,可能是某種報復行為,我不知道。」
百柏是家中最小的孩子,與四個姊姊關係友好,不過經常偷她們的內衣。警方在他家中發現他的收藏,並整整齊齊地標上擁有者的名字。他的工作是救生員,這可以解釋他的乾淨及犯案時間;而他回憶起游泳池中認識的朋友,大多數是九歲或十歲的小女孩,顯示他在性方面的不成熟。在法庭上進行辯論後,百柏被判精神異常,並判處十六年徒刑。
警方告訴坎特:「你的報告實在太準確了,我們認為你其實已經知道凶嫌的姓名和地址,只是不告訴我們罷了。」
自1966年便開始發表有關各式犯罪的文章。他曾為週刊《尚無解》(The Unsolved)撰寫文章,也為《真實生活中的犯罪》(Real Life Crimes)雜誌寫過有關鑑識科學的專欄。隱內博士是資深的科學家,曾經在工業界擔任生物化學研究員。
著作包括:《克魯克斯和孔門》(Crooks and Conmen, 1992)、《刑求的歷史》(The History of Torture, 1998)、《死亡與來生》(Death and the Afterlife, 1999)、《身體證據》(Bodies of Evidence, 2000)、《鑑識科學》(Forensic Science, 2003)及《連續殺人犯》(Serial Murders, 2003)。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