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二〇二一年十二月下旬)新竹縣和新竹市合併的問題吵得很熱,不禁讓我想起二十年前在日本當地方記者時的一段往事。
當時日本中央政府為了提高行政效率、節省資源,鼓勵全國的各級地方政府(日本稱為「自治體」)自主合併,目標是把全國共三千兩百多個地方政府減少到一千個左右,稱之為「平成的大合併」。
如果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合併,即給予獎勵;如果拒絕合併,人口達不到一定規模的話,就削減補助金,獎罰分明。於是,各地的「合併協議會」如雨後春筍一般紛紛湧現,我們記者也為了採訪疲於奔命。
我當時一個人負責的區域,涵蓋了埼玉縣北部二十多個地方政府,大概有五、六個「合併協議會」。印象深刻的是,很多地方為了爭奪主導權或保留自己的地名,吵得面紅耳赤。前一天還談得好好的,第二天就鬧翻,最後,大多是以有財力的地方政府吸收了周邊的城鎮而告終。
「平成的大合併」一九九五年立法、一九九九年開始、二〇一〇年完成。歷時十五年,最後把地方政府減少到了一千七百個左右,沒有達到預期目標,很多有歷史傳統的地名消失了。有一些偏遠地區的學校、醫院,因公務人員的減少不得不關閉,但是同時,很多地方政府因此而渡過了財政危機,行政效率提高了也是事實,可以說有利有弊。
從長遠來看,隨著交通和電訊越來越發達,加上少子高齡化,追求行政效率的提升是個大趨勢。我想,或許在不久的將來,日本可能還會有「令和的大合併」。
作為一個住在台灣的外媒記者,我有時也覺得台灣的行政級別過於複雜。桃園市、新竹市、南投市,雖然都叫「市」,但級別不同,和日本地方政府交流時可能會引起困惑。
另外,很多地方城市的捷運等公共建設,和其他的先進國家比起來發展緩慢,可能和地方政府過多,沒辦法集中資源辦大事有關。還有,過多的縣市長和議員選舉,雖然可以即時反應民意,卻也消耗過多的社會資源。
我認為,台灣的行政合併重組也是遲早的事情。但是地方政府合併是件大事,牽扯到行政資源的重新劃分,和每個人的生活都息息相關,需要地方政府間的細膩談判和一定時間的磨合,更需要中央政府拿出一個整體的規劃,告訴民眾十年之後、二十年之後,台灣的國家規畫要往哪一個方向發展。
一點淺見希望有助於大家的理性討論。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