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七五年,「睡虎地秦簡」出土於湖北省雲夢縣睡虎地秦墓,秦簡中的《日書》格外引人注目,這是秦朝中下層百姓流行的占卜手冊。
秦人對鬼神之事素來虔信,認為鬼神應當「有所歸」,不然便會使人遭禍。與此同時,種種禁忌隨之而設。例如《日書 ‧ 娶妻》篇認為「戊申」、「己酉」這兩天結婚不吉利,因為「牽牛宿」迎娶「織女宿」就是在這天,結果連續三次都沒能娶成,這或許是牛郎、織女故事的雛形。後來的皇曆延續這類模式,不過簡省為簡短的一句「今日不宜嫁娶」,不談原因,只有一個冷冰冰的結果,遠不及秦人的《日書》有趣。
《日書》中的〈詰咎〉記載天下鬼怪,附了驅逐鬼怪的方術,所記鬼怪名目有四十餘種,例如刺鬼、丘鬼、哀鬼、飄風、陽鬼、凶鬼、神蟲、圖夫、遊鬼、餓鬼、水亡殤、鬼嬰兒、哀乳之鬼、夭鬼、野火偽為蟲、厲鬼、地蟲。
這些怪異的名字正是鬼怪們離奇身分《白澤圖》是博物學家的專利,而《日書》中,驅逐鬼怪則顯得更具有可操作性。做為日常實用的驅鬼手冊,《日書》給出若干方法,人人可學,學而能用,那時驅鬼之術不是什麼祕術,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
治鬼之前,要先了解鬼的形貌。按《日書》所載,鬼的常見狀態是「屈臥箕坐,連行踦立」— 睡覺時彎曲著身子,雙腿張開像簸箕那樣坐在地上,走路時腳步黏連,站立不動時只用一條腿。
而不同的鬼又各有其危害,例如「哀鬼」對你糾纏不休,使你臉色蒼白、無精打采、不思飲食;「棘鬼」出現在家中,會導致全家病倒;「刺鬼」會不停騷擾人;「凶鬼」經常半夜敲你家門。當然也有比較可憐的鬼,例如「哀乳鬼」,會向人索要食物,這是餓死的嬰兒,只要找到嬰兒的屍體將其埋葬,它就會消失。
驅鬼的方術中,植物的地位最為顯赫,介於巫術和藥劑之間,兼有二者的功效。用熏燒牡荊的辦法去驅趕一種叫「幼龍」的妖怪,用桑木杖驅趕「誘鬼」,點燃莎草根、牡荊柄可以驅趕鬼魂。其他常見的驅鬼材料還有葦草、白茅等。
最重要的要屬桃木,可以辟邪,這是較為古老的傳統。相傳上古時,東海中有一座大島,其中有一棵覆蓋三千里的大桃樹,有兩個名為神荼、鬱壘的神人,折了這棵桃樹上的樹枝,去世間打鬼。
《日書》與這一古老傳說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據其記載,用桃木做弓,桑木做箭,可以射鬼;用桃木條可以刺鬼;微紅的桃木,抽打到鬼身上,即可起到烈火灼燒般的效果。這種方法也影響到後世,後來的道士驅鬼,總要有一把精雕細琢「睡虎地秦簡」的桃木劍,否則會顯得很不專業。
臭不可聞的狗屎也是驅鬼利器,如果有鬼怪糾纏家中女眷,就要用狗屎(狗矢)洗浴,從而使鬼怪不敢近身。看來鬼也害怕惡臭,只不過這個方法用起來頗考驗人的耐力。
古人看來,突發的瘋病就是被鬼迷惑,狗屎盆在混亂中準備就緒,在家人的強行壓制之下,狗屎潑滿發狂者全身。這種方法到明、清時還有人用,不過改成內服。李時珍在《本草綱目》說人發狂時要灌糞湯,病可立止。
秦代「焚書」時專門規定,醫藥、卜筮、種樹之類的書可以不予燒毀,《日書》因屬於卜筮書而倖免於難。《日書》曾左右秦人的生活,也奠定農業國度的日常迷信基調,其中的資訊碎片仍在民間祕密傳遞。
時至今日,在霓虹閃爍的城市夜晚,偶爾會見到有人在十字路口燒紙,希求親族中的亡魂安於其位,火光跳躍之中,紙灰在黑夜中騰空而去,隱祕的傳統難以熄滅。
一九八四年生於青島,作家,海洋文化研究者。
大海對他有著強烈又神祕的誘惑力,他帶著身上的冒險與探索因子,二○○八年底開始奔走於渤海、黃海、東海及南海,致力於漁夫口述史、海洋民間故事的採集整理,兼及海洋題材的跨文體寫作實踐。
著有《逐妖書:殭屍、海怪、虎外婆……怪奇玄幻的百妖物語》、《漁具列傳》、《海怪簡史》、《島嶼之書》等。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