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息再起,房貸族、租屋族怎麼辦?吳淡如給年輕人的 6 個提醒

吳淡如    2022年09月13日 07:00:00

首先升息影響有多大?具體來說,臺灣只要升息 1%,也就是四碼,一個手上有 1,200 萬房貸的人,每個月會增加約一萬元的支出!對於購買「過高房價」的朋友,這肯定是個大負擔!



 



作家吳淡如在新書《人生實用商學院:富有是一種選擇》中提到,我個人認為,雖然不會太快,但緩步前進到 1% 是有可能的!美國調整利率的步調肯定是我們央行的行動指標,只不過我們不會次次跟進。畢竟通膨雖然高,實體經濟並沒有齊頭並進!



 



你會發現,不管是因為疫情還是因為物價上漲,很多行業還在水深火熱之中。所以央行總裁才會說:升息是個痛苦的決定!我個人是這麼想的(當然你也可以有不同的想法)。



 



雷聲大,結果雨點小?還是雷聲小,後來雷聲愈來愈大,變成狂風暴雨?兩者都有可能。我們講的就是升息這道雷,到底有什麼影響?在這裡,主要針對已經買下自住房的人來聊聊,你要有什麼樣的避雷針?



 





 





央行大印鈔票,推升通膨,接著進入升息循環,收回市場通貨。而升息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有借貸的族群,會面臨利率調高的挑戰。(時報出版提供)


 



 



一、生活負擔預期增加



 



如果你們家年收入總計有 100 萬,面對房貸支出多出 12 到 24 萬(假設一般人貸款落在 1,200 到 2,400 萬之間),肯定是筆不小的負擔。如果是已經買了,我勸你能夠先不還本金就不還本金(因為通膨會吃掉錢的購買力,包括本金債務)。就像我們先前說的,20 年前的 100 萬跟現在的 100 萬是完全不同的,你的債務當然也會貶值。至於所謂的欠錢的壓力,有時候臉皮要厚一點。至少先讓自己不要因為每個月要扛起本金加上貸款,而活得生不如死。



 



 



二、不要期待房價下跌



 



看起來升息之後六都房產轉移的棟數減少了?房價降了嗎?如果你買的是自住房,而且你又沒有打算要換屋,那這些漲漲跌跌就是紙上的數字,請你不要為這個憂心。唉!基本上只要通膨加劇,房價還真的不太可能一路往下跌。臺灣的房價的確有隱憂,但其實是少子化問題;不過這是長期的趨勢,並不會在短期馬上發生!



 





 





歷史告訴我們:央行升息期間(重貼現率與利率正相關),房價指數從未下跌過。所謂「重貼現率」,是指銀行以合格票據為擔保品,向央行融通短期資金所用的利率,是各國央行控制通貨的手段之一,因此與利率正相關。(時報出版提供)


 



 



三、貸款比例不宜大於收入三分之一



 



還沒有買自住房的朋友,拜託未來貸款不要超過你年收入的三分之一,當然一個人要有自住房,這很重要,但請先求有再求好,只要不要買到鳥不生蛋的地方,或者渡假風景區(上班不能花太多時間,否則機會成本太高),舊一點沒關係!



 



 



四、租屋族請做好租金上漲的準備



 



這點是給租屋族的。如果升息繼續下去,利率只要多加 1%,房東平均會把房租調漲一成。並不是說你非買房子不可,這件事情絕對要量力而為,房價會大跌嗎?短期很難,長期也不會跌到所有的人都有錢住在帝寶!但這件事情恰恰提醒租屋族:如果你的收入並沒有跟著成長,你可支配所得會愈來愈少!



 





 



 



五、低利率時代不再



 



我個人覺得我們的升息並不可能太猛烈,可是多 1% 是絕對有可能的,那種 1.3% 的時代早就過去了……很可能會發生長期通膨,某些國家還繼續在印鈔票的狀況下不太可能再回來。



 





臺股和房價大部分時間呈現正相關趨勢,但近一年房市較為強勢。(時報出版提供)


 



 



六、臺灣房子不是用來炒的



 



我一向不想談到臺灣的投資房。因為我認為現在買賣利潤不多,法令也很嚴格。如果你口袋很深,那你高興怎樣都可以!很有錢的人買第 N 間房目前也都是為了抗通膨,因為投報率根本不到1.5 %,很多甚至比定存利息還低!老話一句:臺灣的房子現在真的不是用來炒的。



 



 



*本文摘自《人生實用商學院:富有是一種選擇》,時報出版



 





【作者簡介】



 



吳淡如



          



臺大法律系學士、臺大中文研究所、臺大EMBA丶上海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碩士、嶽麓書院歷史學博士與上海交通大學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瑞士分校)商學博士班就讀中。



 



右腦是文青構思故事,左腦是商人分析經濟局勢,同時也是一位實戰派。經營餐廳、民宿、房地產租賃公司與電商平台。人生至今秉持一件事情,持續學習,就連 2020 年年底才成立的吳淡如人生實用商學院 (Podcast) 至今堅持每日更新,不只讓聽眾成長,更重要的是讓自己成長。如今已經成為臺灣排行榜前五名的 Podcast 節目,在臺灣下載量超過2億。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