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對抗 Omicron 及下一個變異株 接種疫苗加自然感染的綜合免疫就是超級免疫!

何美鄉    2022年11月03日 07:00:00

「綜合免疫」這個名詞,首次出現在 2021 年初的《科學》期刊,他們刊出兩篇文章,探討已經感染過的人,在接種疫苗之後,所產生的免疫反應又是何種樣貌 1、2。



 



自然感染會讓人體產生免疫反應;接種疫苗也有一樣的功效。當一個人因為經歷了自然感染也接種了疫苗,所產生的兩種免疫反應的綜合,科學界就稱之為「綜合免疫」。



 



這兩篇研究論文不約而同得出相似的結論:感染過新冠病毒的人,當他們接種疫苗之後,所產生的中和抗體,遠遠比只有接種疫苗或只有感染過病毒的人高出許多。



 



當時《科學》期刊也針對這兩篇論文的結論刊出一篇評論3,裡頭包含了科學界首次以「綜合免疫」形容「自然感染+疫苗」的免疫力反應。



 



往後,「綜合免疫」的研究陸續出爐,除了結論相當一致外,研究者還發現,這些有綜合免疫的人,他們血液中含有某些非常廣效的抗體,甚至可以阻止其他冠狀病毒的變異株。就像 Omicron 出現後,綜合免疫對 Omicron 所具有的保護性,就比原先期待的更好,因此科學界也將「綜合免疫」稱之為「超級免疫」4。



 



科學家針對30 位接種兩劑 BNT疫苗的成人(未曾被新冠病毒感染),檢測他們的中和抗體效價 5,發現這些人對原始武漢株有很好的中和抗體,但對Omicron(BA.1)卻完全檢測不到抗體。



 



這些人在八個月後接種第三劑 BNT疫苗,頓時增加了對 Omicron 的中和抗體。有趣的是,原先就已經感染過武漢株的人,他們所產生的抗體不能中和 Omicron,而是要在14 到16 個月後,接種一劑 BNT疫苗,也就是有了綜合免疫,才會產生對應Omicron 的中和抗體。



 





(商周出版提供)


 



另一個研究6,探討有接種疫苗者與未接種疫苗者,感染 Omicron 之後的差別。研究發現,有接種疫苗的人感染 Omicron 後所產生的抗體是廣效的,意即可中和 Omicron 以及更早之前的變異株;若是沒接種疫苗,被 Omicron 感染,大部分的人只會產生針對 Omicron 的中和抗體。



 





(商周出版提供)


 



以上研究顯示,與單純被感染或只有接種疫苗相比,不論先被感染後接種疫苗,或是先接種疫苗再被感染,綜合免疫都會帶給人體較高、較廣效的中和抗體。(見下頁圖)



 





(商周出版提供)


 



研究甚至發現,綜合免疫可以克服年長者對疫苗的不良反應。(見右頁圖)



 



無論是哪一種新冠病毒變異株,對於年長者都具有較高的風險。但年長者經常出現對疫苗反應不佳的問題。別說是新冠病毒,就連流感疫苗,也會出現抗體效價與年齡成反比的現象。然而,我們發現,綜合免疫所產生的抗體,不只較為廣效,還可以克服年長者抗體反應效價低的問題 7。



 





(商周出版提供)


 



 



綜合免疫為你做好準備,對付下一個變異株



 



新冠病毒持續變異,Omicron 已從 BA.1、BA.2,一直到現在的 BA.5,而且現階段的變異與選殖,都免不了有免疫逃避的屬性。甚至出現一個很誇張的說辭:Omicron 象徵重複感染的時代來臨。



 



確實研究結果告訴我們,Omicron 重複感染的機率是Delta 的10 倍多。不過這是針對感染了以往的變異株之後,Omicron 與過往變異株抗原差異的結果。如今我們面對 BA.5 來勢洶洶,大家更好奇的是,那 500 萬名已經感染了 BA.1、BA.2 的台灣人,是否還會再一次感染 BA.5?



 



其實不然。



 



葡萄牙是歐洲較早被 BA.1 入侵的國家,接著也被 BA.5入侵。他們針對不同期間被不同變異株感染的人,再次被 BA.5 感染的機率進行研究8。結果顯示,因為全民高疫苗接種率,綜合免疫對 Omicron 突破性感染的保護性是相當不錯的,約75.3%。



 



綜合免疫除了保護我們比較不容易被另一種變異株感染,還有另一個好處,就是讓免疫力持續得更久。



 



卡達在 Omicron 變異株出現前所做的一項研究9,發現若是只有接種疫苗,疫苗的保護性會隨著時間而遞減,反應在每日累積的總感染率在 80 至120 天之後, 開始加速上升,因為疫苗保護效益降低了。(見右圖)反觀感染過的族群,累積感染率呈直線,表示疫苗加上自然感染的保護性維持不變,也就是綜合免疫的保護性可以維持得更長久。



 



我們已經知道一個事實:打了疫苗,仍無法完全保護我們不被新冠病毒感染。還是得透過被病毒感染,獲得綜合免疫。



 



這樣的結果並非人類的選擇。畢竟我們原本期待的是:透過疫苗取得群體免疫。



 



顯然,面對疫情,人類只能在被給予的選項中做出對自己最有利的選擇。我們拒絕不了綜合免疫,卻可以有計畫地接受如何以「綜合免疫」取代「群體免疫」,並在過程中將整體的危害降到最低。至於,「整體的危害」包含什麼?還需經過一番公開討論。不過在 Omicron 的低致病性與疫苗高覆蓋率的組合下,回歸正常生活應該是指日可待了。



 





(商周出版提供)


 



 



*本文摘自《從一個沒有名字的病開始:新冠疫情,人類的奇幻之旅,終結與再出發》,商周出版 出版。



 



 





 



 



【作者簡介】





何美鄉





台灣流行疾病學專家、內科傳染病科醫師。





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曾任中研院醫學研究倫理委員會主委召集人、生物安全委員會召集人、生醫所研究員(2015 年退休)。





台灣首位參與美國疫情調查服務隊的流行疾病學專家,曾於 SARS 期間率先進入和平醫院,協助控制疫情。





高中畢業後赴美國就讀大學、攻取醫學博士。因立志到第三世界行醫,進一步至哈佛大學鑽研公共衛生,曾任美國疾病管制局疫情調查員,多次擔任世界衛生組織短期顧問。





協助國光生技成功開發 H1N1 新型流感疫苗,使國內疫情及死亡率得以有效控制,獲頒行政院 2011 年傑出科技貢獻獎。

現任台灣疫苗發展協會理事長、台灣素食營養協會常務理事、台灣健康服務協會志工兼榮譽理事長、其他環保團體志工。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