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見到孔子像,把孔子畫得醜醜的,例如露著兩顆大門牙的明代《孔子燕居圖》。
孔子不是聖人嗎?人們為什麼會這麼不尊重孔子呢?但事實上,這恰恰是對孔子的尊崇。這是當聖人的「副作用」。
古人思想中,認為「聖人異像」,聖人一定和普通人不一樣。早在先秦時期,《荀子.非相》中就體現這種思想,他說,古代的聖賢,像皋陶、周公旦、孫叔敖都奇醜無比。孔子更醜,他的臉就好像蒙上一個醜惡難看的驅邪鬼面具。
這邊要注意,荀子說孔子醜,並不是為了諷刺他,而是為了表明孔子雖然長得醜,但很有作為。長得好看的人反而沒有好作為,他舉例說桀、紂長得英俊、身手敏捷,結果卻亡國了,成為天下人的笑柄。
在東漢王充的《論衡.骨相》中也說,大聖賢都長得很奇特,例如傳說中堯的眉毛有八種顏色,禹的兩隻耳朵都各有三個洞,商湯的手臂上有兩個手肘等。還有更奇特的:傳說周文王有四個乳房;周武王不用抬頭,眼睛就可以看見頭頂上的太陽;孔子頭頂凹陷,像翻過來的屋頂等。
因此,在聖人異像思想的影響下,漢代後隨著孔子地位不斷被提高,孔子被不斷的神聖化,人們也就對孔子的相貌更進一步的「醜化」。地位越高,相貌越醜。像是漢代緯書《孝經.鉤命決》說:「仲尼斗唇,舌理七重」、「海口、牛唇、虎掌、龜脊、輔喉、駢齒」。
到了宋代,則又形成「七陋」說:鼻陋,兩個鼻孔朝天;嘴陋,兩顆門牙是齙牙;眼陋,兩顆眼球突出;耳陋,兩隻大耳朵下垂。這樣的人顯然並不美觀。曲阜孔府所藏明代《孔子燕居圖》中的孔子,就體現出嘴陋、鼻陋等特徵。
到了明代,張岱《夜航船》根據前代的緯書與傳說,又提出四十九種「醜法」:
仲尼生而具四十九表:反首,窪面,月角,日準,河目,海口,牛唇,昌顏,均賾,輔喉,駢齒、龍形,龜脊,虎掌,駢脅,參膺,圩項,山臍,林胔,翼臂、窐頭,隆鼻,阜脥,堤眉,地足,谷竅,雷聲,澤腹,面如蒙倛,兩目方相也,手垂過膝,眉有十二彩,目有二十四理,立如鳳峙,坐如龍蹲,手握天文,足履度字,望之如僕,就之如升,修上趨下,末僂後耳,視若營四海,耳垂珠庭,其頸似堯,其顙似舜,其肩類子產,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胸有文曰「製作定世符」,身長九尺六寸,腰六十圍。
孔子也真是不容易,活著時靠山山倒、靠河河乾,四處奔波,沒人重用;死了之後,思想被別人曲解,身分被別人利用,甚至連長相都由不得自己。
筆名趙九九,北京師範大學文學博士,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師、文學系主任。主要著作有《符號裡的中國》(中華書局,2021年)、《詩經文學的貴族時代》(東方出版社,2021年)等。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