鏞記可說是由香港大牌檔轉型成酒家的一個最佳例子。
創辦人甘穗輝原本為不同飯店酒家打工,學得一門燒味手藝而稱譽中環。1936年白手起家開大牌檔,專賣燒味及粥粉麵飯,價錢實惠而大受歡迎。1942年日治時期,甘先生將檔攤搬到地舖,生意依然興隆,每天親自燒製的燒鵝,戰時日賣十多隻,後期更增至日賣六十多隻。
戰後1964年購入現址威靈頓街四個相連舖位,之後再翻新,1978年跟著鏞記大廈竣工,營運至今。鏞記除了服務過不少中外名人,它在香港歷史跟飲食文化的發展上,亦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延伸閱讀:燒鵝左腿比較好吃的傳說竟然跟廉政公署有關?鏞記酒家說最好吃的部位其實是「鵝碎窩」)
以燒味起家的鏞記,自搬入舖後,甘老先生將炭烤爐置於酒家的廚房內,使客人可以每天享用其親自手烤的明爐燒味,亦是第一家香港有此設備的酒家。
1968年,鏞記被《財富》雜誌列入世界十五大餐廳之一,令其燒鵝更使外國遊客甚至海外華人趨之若鶩,尤其是台灣、菲律賓、泰國及印尼華僑,更是鍾情。還有不少本地和國際名人光顧:如林語堂、張大千和鄧麗君等。已故的菲律賓前總統馬可斯,每逢有喜慶都會訂購燒鵝。鏞記的包裝穩妥,由菲律賓大使運送到機場,至目的地都仍保持品質完好。
早在50年代,已有遊客訂購燒鵝作伴手禮帶上飛機回國,有傳甚至有人委託空服員朋友寄存機上保溫櫃送到外國,讓鵝皮在下機後仍可保持香脆甚至溫熱。而這也是鏞記燒鵝被冠上「飛天燒鵝」之名的因由。
(延伸閱讀:北方人偏好牛羊豬 明朝以前北京其實無烤鴨可吃!)
*本文摘自《香港尋味:吃一口蛋撻奶茶菠蘿油,在百年老舖與冰室、茶餐廳,遇見港食文化的過去與現在》,創意市集出版。
Alison Hui
土生土長香港人。
畢業於香港大學,並修藝術。
自第一次出國旅行後,
便開始了寫旅行日記的習慣。
喜歡背著大背包,
帶上畫筆跟手帳旅行,
邊走邊將有趣的食物、建築、人和事記錄下來。
深信每一趟旅行,
都是為了增加對世界的認識,
而每次一期一會都不盡相同。
希望透過畫作和文字,
讓自己用不同角度,
去看待生活、旅行和文化,
從而發掘生命中的各種可能性。
作品見於
2014 - 2016 信報副刊旅遊版(撰文)
2015 《傘下速寫》(畫作提供)
2016 中南美旅行繪本《擁抱不確定》(個人著作)
2018 《郵歷香港》(畫作提供)
Facebook / IG專頁:A.H.inkpen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