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成癮」與「太花心」最大的差別是?諮商心理師揭露性愛成癮的「7大症狀」

林萃芬    2021年12月23日 07:00:00

李靚蕾面對王力宏的聲明,貼出了心理師的專業分析,直指王力宏有「性成癮、自戀型人格」,自己長期遭受精神虐待、羞辱。諮商心理師林萃芬在其《從習慣洞察人心》一書提到,對男人而言,性愛不只是發洩欲望的管道,更可以「感覺自己像個男人」,同時還能「減輕焦慮不安的情緒」,並且「調適生活壓力」。《華爾街之狼》這部電影中,呈現出各種「成癮症」,從酒精成癮、藥物成癮、到性愛成癮。



 



令人好奇的是,現代人何以如此容易成癮? 根據美國心理學家卡恩斯(Kearns)的研究,就如同酒鬼無法停止喝酒,有性愛成癮的人也無法停止這種自毀式的性行為。有性愛成癮困擾的人中,不少人因而家庭破裂,金錢破產,失去事業,甚至失去生命。



 



最有名的案例,就是曾經轟動國際的美國前總統柯林頓的緋聞案,明知會身敗名裂,引來莫大的災難與羞辱,仍然無法克制自己的行為,偏要往險中行,而且壓力越大欲望越強。不健康的性行為往往是一種演進的過程,性成癮的起源,多半來自於對某個強迫行為的無力感或無助感,進而造成個人生活的脫序或失控。



 



舉例來說,很多紅極一時的知名演員和運動明星都曾經深深為性愛成癮症所苦。性愛成癮者會感受到強烈的羞恥心、罪惡感,自尊低落、自我憎恨。上癮者曾經嘗試要停止成癮行為卻做不到,上癮的狀況也會變得越來越嚴重,不僅破壞親密關係,連帶工作和財務也會出問題。幾乎所有的「上癮症」都有相同或類似的症狀,你與另一半有「性愛成癮症」嗎?不妨提起筆來,憑直覺測測看。



 



(延伸閱讀:韓劇《夫妻的世界》藝琳教會我們的事!給走不出背叛情傷的女孩們一封信



 



 



※ 測驗開始:



 



⑴ 隨時隨地想著令其上癮的事情,例如會一直想去夜店尋找一夜情。



是□  否□



 



⑵ 曾經試圖戒掉這個習性,可惜宣告失敗。



是□  否□



 



⑶ 會跟家人朋友隱瞞自己成癮的事情。



是□  否□



 



⑷ 對成癮的事情具有「強迫性」,非做不可,否則就會渾身不舒服。



是□  否□



 



⑸「需求性」越來越高,「耐受性」也變得越來越強,例如嗑藥者藥量會越用越強, 酗酒者酒會越喝越多。



是□  否□



 



⑹ 會對人際關係造成嚴重的干擾,很難跟固定對象發展長期的親密關係。



是□  否□



 



⑺ 在戒除的過程中會覺得痛苦難耐。



是□  否□



 



 



做完上面的測驗後統計一下總共有幾個「是」,回答「是」越多代表性愛成癮的狀況越明顯,需要尋求心理專業的治療。我看過不少性愛成癮者會被周遭人誤以為是「太花心」或「不專情」,經過諮商評量之後才發現是性愛成癮。



 



「性成癮」與「太花心」最大的差別是,能不能夠自我控制?如果發現自己有「性成癮」,最好盡快找心理專業協助,這是因為成癮後要終止行為會有戒斷狀況,情緒變得特別焦躁不安,需要透過心理專業人員協助,一方面可以探索成癮的根源,另一方面也能有效降低身心的不安。



 



(延伸閱讀:夫妻關係從「分房睡」後就開始改變了? 林萃芬:殺了婚姻的 5 個迷思



 



 



專業諮商心理師林萃芬指出,諮商的過程中,看過不少為成癮所苦的靈魂,他們不斷擺盪在發誓戒除成癮行為,又再度破戒的挫折情緒中。成癮的人通常會遇到的困境有三個:



 



第一個是再度進入過去沉迷的情境。



第二個是戒癮的過程中要對抗渴望或破戒的情境。



第三個是很難發展其他有益身心的戒癮活動。



 



 



當成癮者遇到困境,倘若沒有找到有效的解決方法,那麼問題會逐漸累積成壓力,很容易就導致破戒,形成惡性循環。容易導致破戒的想法包括:



 



想要逃避—快速遠離痛苦情境,暫時甩開壓力。



想要放鬆—工作那麼辛苦,總該輕鬆一下吧。



什麼都不管了—對生活目標失去動力,不在乎任何事情,腦中充滿幻滅的想法。



無法自我控制—原本保證自己可以控制成癮的行為,卻又再度破戒。



 



 



當成癮的欲望越來越強烈時,成癮者的人際關係也會變得越來越緊繃,他們會自動迴避阻止成癮行為的家人朋友,只愛跟同樣有成癮行為的朋友在一起,也常常禁不起別人的邀約而破戒。



 



假如日常生活中無法完全避開危險情境,那麼「學習如何拒絕」,就是戒癮成功與否的關鍵,越能夠拒絕誘惑,就越不會破戒,相反的,越合理化成癮的行為,總是使用藉口或模糊的回答,就越有可能翻滾在成癮的浪潮中,不可自拔。



 



事實上,欲望就像浪潮,只會增強到某個程度,之後便會漸漸消退;所以當它出現時,想像自己是個衝浪者,隨著海浪起伏,感受它的發生、增強到破滅,然後變成泡沫。當成癮者了解自己的心理議題與欲望的關連,就能逐漸學會以最小的力氣駕馭控制自己的欲望。



 



(延伸閱讀:暖男變渣男!告別渣男就從「這些」小細節觀察



 



 



*本文摘自從習慣洞察人心:學會識人術,解決人際關係的所有煩惱​》時報出版





【作者簡介】





林萃芬



 



擁有專業諮商心理師的證書,多年來推廣心理學不遺餘力,除了「洞察人心」系列書籍獲得數十萬讀者的熱烈迴響外,更為企業界量身設計「員工心理諮商與輔導」、「員工心理健康管理師」的課程,協助企業界提振員工的自我效能。



 



為什麼她可以橫跨企業界與心理諮商界?事實上她曾經擔任文化及服務業顧問近十年,她表示,這是個心理學時代,人與人的接觸越來越短暫,如果缺乏辨別他人意圖的讀心技巧,不僅人際溝通常會面臨尷尬挫折,更會導致生涯發展錯失良機。有鑒於此,她致力於融合各個心理諮商學派的精華,活用於生活、人際、工作,輕鬆掌握人際優勢。



 



現任:諮商心理師公會全聯會媒體公關主任、「中華人事主管協會」講師、「松德精神科診所」諮商心理師、「聯合心理諮商所」諮商心理師、東吳大學兼任講師



 



著作:鍛鍊心理肌力:15項心理鍛鍊,擺脫那些職場與人際間的控制、害怕、停滯、危機與焦慮



 



林萃芬諮商心理師的生活EQ樂園:www.fannyeq.com.tw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