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一個月就遭到查禁 1985年出版的《二二八真相》寫了什麼?

廖為民    2022年02月06日 09:00:00

「哈哈哈,就是嘛,都是你自己虛榮的男性沙文主義在作祟。」孫志威(王曉波)哈哈大笑地說,「我為了照顧你的虛榮心才建議你去給黨外雜誌寫稿,既然你不願意,那我就再提個建議,你乾脆去編選舉書,說不定還會暢銷哩。例如和二二八有關的書,在日本的老戴(戴國煇)長期蒐集研究二二八的資料,有一些已經在葉芸芸主編的《台灣與世界》雜誌上發表過了。這種雜誌台灣不准進口,我們就拿它的二二八資料來編輯出書,說不定⋯⋯」



 



「好!阿威這個建議很不錯,比給黨外雜誌寫稿好。」蔡惠德(陳映真)也笑著附和。



 



那一天就那樣談出那個結論。林正堂(王拓)真的就花了大約三個月時間,在孫志威和蔡惠德的協助下,編了三本書,其中一本就是後來在市面上流傳頗廣的那本《二二八真相》。



 



王拓,《呼喚》,第一章第40頁(括弧內之名字為筆者所加之真名)



 



王拓因為「美麗島事件」遭關押,於1984年9月出獄,但仍處在蔣家政權戒嚴時期的監控名單之內,謀職也會受到一些干擾,因而在王曉波及陳映真等人的幫助下,編輯出版《二二八真相》等三本書。



 



走出歷史的陰影─《二二八事件真相》編序〉裡,敘述:「二二八事件」是國民黨統治台灣三十幾年的「禁忌」,甚至他們(國民黨)愚蠢到以為警總的查禁政策就可以把「二二八事件」從歷史上抹去,這種「國王穿新衣」的愚昧,是解決不了「二二八事件」對台胞的創傷的。



 



(延伸閱讀:台灣竟然參與過日俄戰爭?現在苗栗山上還留有相關遺跡



 



不可否認,台獨運動的癥結起自「二二八事件」。陳儀後來雖因「通匪」而遭處決,但國民黨一直諱言「二二八事件」,也就是包庇陳儀對「二二八事件」應負的政治責任。要台胞走出歷史的陰影,揚棄同胞仇恨相殘的民族悲劇,「解鈴還在繫鈴人」,國民黨如果不還給「二二八事件」一個公道,只有逼使台胞自求歷史的公道。



 




台灣警備總司令部75.01.15.(75)劍佳字第0222號函



主旨:非法出版之《二二八真相》一書依法查禁,請照辦!



說明:



一、 該書部分文稿,核已違反〈台灣地區戒嚴時期出版物管制辦法〉第三條第六款「淆亂視聽足以影響民心士氣」、第七款「挑撥政府與人民情感」之規定,依同法第八條扣押其出版物。



二、 依〈戒嚴法〉第十一條第一款、第八款及前開之規定,為扣押該出版物,對於建築物、船舶及認為情形可疑之住宅,得施行檢查。



三、 請轉知所屬協調有關單位,依法檢扣報繳。



總司令 陸軍二級上將 陳守山




 



《二二八真相》一書,內頁是二頁銅版紙,第一頁照片是:一、光復時,台中火車站的歡迎門。二、二二八事件國府軍隊車輛遭民眾翻倒。三、民眾把專賣局台北分局器具與存貨拋置道路上焚燒。第二頁是林茂生、謝雪紅、王添灯、蘇新四人肖相照。



 



本書第一章〈光復後的台灣政治情況〉,只收錄福建「閩台通訊社」在事件發生前一年(1946)三月出版的《台灣政治現況報告書》,早已提出警告:「台胞起初聞傳倭寇投降台灣光復的時候,個個都感激流涕,及國軍進駐則歡呼若狂,最近由懷疑而失望,現在似已進入反抗階段。」《台灣政治現況報告書》中也不忘呼籲「中央應該派調查團去調查,不應該讓官僚來激成民變。」如此預言不幸而言中,一年後的台灣即爆發「二二八事件」。



 



第二章〈二二八事變資料的訪求與整理〉,內容轉載自梅村仁(戴國煇)編輯整理上海發行的《新聞天地》月刊第22∼24期(1947年3∼5月)、《世紀評論》、《正氣月刊》、《論語半月刊》等刊物及個人回憶錄裡的十二篇短文,作者由自己的視野來分析事變原因很有參考價值。



 



(延伸閱讀:她被稱作「最美麗的女作家」 所寫的小說因「傷風敗俗」被查禁



 



第三章〈統治者與被統治者的歷史辯證〉裡,編者深感中國的「勝者為王,敗者為寇」原則,歷史一直屬於統治者的專利,但是基於「公道自在人心」,是非公理自有其一定之客觀標準,並非統治者可以任意予取予求的,因為被顛倒了的歷史,終會被顛倒過來。所以選自官方「掃蕩週報社」的《二二八事變始末記》(1947年3月出版)與民間廖文毅的《前鋒》月刊第16期(台灣二二八慘案專號,1947年4月20日發行),將立場見解互異的文章並陳獻給讀者,不只有益於大家對真相的瞭解,同時對思考未來前途也有幫助。



 



第四章〈回憶一場歷史的噩夢〉蒐集1982年年初在美國《加州論壇報》由王康撰寫〈二二八事變親歷記〉及蒲人的〈一場噩夢的回想〉及香港《中國人月刊》1980年10月號潘志俊的〈回憶台灣光復與二二八事件的一段歷程〉,加上台灣耆老黃朝琴、丘念台、楊肇嘉、韓石泉、吳濁流、鍾理和、楊逵等人的回憶錄、作品所組成。



 



第五章〈歷史傷痕的癒治〉的編按表明:日治時代台人為反抗異族統治慘遭鎮壓;然終日本五十年統治,台人反抗不斷,才迎來光復;然才回歸年餘,竟發生「二二八事變」,遂令台人不死於異族之手,而亡於祖國政府之手,歷史是如此嘲諷台人。未經治療的傷痕是平復不了的,受不了歷史反諷的台人因而走上台獨之路。有識之士提出他們的呼籲。



 



1981年10月10日,由李亦園等十五位教授在《中國論壇》發表〈以更高的民主解開「台獨」的問題糾結〉一文,要求政府以民族的哀矜之心,努力尋求台獨問題的解決。立委吳梓、江鵬堅都在立法院就「二二八事件」向行政院長俞國華提出質詢等。



 



作者簡介



王拓(1944∼2016),本名王紘久,基隆八斗子人。政大文學碩士,美國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計畫作家。曾任教師、國大代表與立法委員。參與1977年「鄉土文學論戰」、創辦《春風雜誌》、參與《美麗島雜誌》而爆發「美麗島事件」入獄六年。出獄後,曾任《人間雜誌》社社長、夏潮聯誼會創會會長、籌組「工黨」、創立春風文教基金、擔任民進黨秘書長。2016年8月9日因病逝世。



 



作品有短篇小說《金水嬸》、《望君早歸》﹔長篇小說《牛肚港的故事》、《台北.台北》、《阿宏的童年》、《吶喊》、《呼喚》﹔評論集《張愛玲與宋江》、《街巷鼓聲》、《民眾的眼睛》、《黨外的聲音》﹔兒童故事集《咕咕精與小老頭》、《小豆子歷險記》等。



 



*本文摘自《國民黨禁書始末》,前衛出版。



 





 



【作者簡介】



 



廖為民



雲林縣西螺人,現居新北市三峽。逢甲大學合作經濟系畢業。



 



曾任台中書報社發行經理,遠流出版公司行銷企劃,人間雜誌及人間出版社發行副理,流通書報行銷公司總經理,克寧出版社發行人,一橋出版社社長,從事相關文化工作三十多年。



 



現在擔任「座家」。喜愛讀書,逛書店,聊天,小酌,沉思。目前仍就相關查禁書籍與人物撰述中。



 



著有《我的黨外青春》、《台灣禁書的故事》、《美麗島後的禁書》、《解嚴之前的禁書》。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