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各種慾火焚身的女鬼故事 正好反映當時的男女情愛潮流

蔡宗穎    2021年08月02日 07:00:00

在鄱陽區域的龍安寺,寺廟旁有祀奉高氏的小堂,曾經發生一段故事。祀奉在寺廟旁的香堂,大抵可以推測出這是未出嫁的姑娘或因病去世未經成年禮的「孤娘」。故事裡說「不知何時」所立,但是寺廟仍然差遣小童每日供奉香火。



 



紹熙三年,有安淨當值,平日對畫像欣賞入迷,起色慾之心,每晚禱告說:「如果孤娘有靈,希望孤娘不惜拜訪。」過好一陣子,某日黃昏遇到婦人身披白衣,站立在佛殿的角落,望著他。



 



問說:「你還記得我嗎?」這一問如果明白就把人問的心底發寒,佛寺裡出現陌生的女子,在清淨之地問這句話,豈不是引人遐想探究他的原因為何。但是男子終究記不起來,反問女子是誰?



 



女子說:「不用問我是誰,我今天不小心迷路走到這裡,晚上還沒找到住宿。」便岔開話題,安靜說:「這事情不難辦,只怕住的地方不合妳意。」男女一問一答的對話,讓人開始想像兩個陌生人的見面究竟會發生什麼事情。



 



劇情的發展,也許有經驗的讀者也猜到故事的情節。最後,女子說自己不在意住在哪裡,就順理成章的突破男子心理的防線。而且熬不過陌生女子的勸說,這位守護廟門的男子便邀請女子進入房間。



 



寺廟中裡,男子將陌生女子帶到自己房間,就出現該如何分配床位的問題。此時空氣就開始凝結,女子躺在床上說:「我佔了你的床,那麼你自己要睡哪裡?」故事說,男子用了巧妙的回答,說:「不敢說。」這一句不敢說,直翻成現代白話,應該是「我不好意思說」或是「不好說」。



 



(延伸閱讀:宋代流行「殺人祭鬼」的恐怖習俗,即使有血緣關係的親人也不放過…



 



正在內心躊躇時,房間無燈,黑暗中誰也看不見誰。人與人之間在光明的地方,有些事情就不好說,但是黑暗就會帶來匿名的效果,褪去了白日的道德禮數,就跟男女之情常暗示說:「想要去黑一點的地方。」



 



故事說,「房內無燈」兩人便同寢,在五更天時(三點至五點),女子起床望向男子說:「明天我還會再來。」兩個人就反覆來往半個月。



 



陌生女子只是晚上出現,夜晚陪伴男子身邊,破曉便離去,也不想告知男子姓名。



 



讓男子終於覺得好奇,因為都是在夜晚見到女子,也未曾瞥見女子是什麼模樣。有一日當差,晚上便放置一盞燈,目的是想要看清楚這個女子。



 



女子照常在晚上出現,問說:「怎麼會出現一盞燈?」只好說:「晚上正在書寫經文疏。」婦人離開後,在燈光下好好端詳她,才發現與寺廟旁高氏小堂的畫像幾乎一模一樣,男子問說:「你既然不肯告訴我鄉里、姓氏,莫非你是高氏小堂的婦人嗎?」



 



陌生的魚水之歡,最害怕的就是其中一方開始認真計較起,想要知道對方更多細節,獨佔對方的時間。這時候原本兩人「輕鬆」的關係,很容易就變得嚴肅起來。



 



(延伸閱讀:現今被列為無形文化資產的大甲媽祖遶境 這類民間信仰在宋朝卻被認作「淫祀」



 



面對男子的逼問,故事也出現轉折。女子說:「你何必這樣苦苦相逼,我本來就是個端潔清白的女子。如果你這樣,看來跟你是無緣了。」她話鋒一轉:「我只是聽到你一直禱告,才犯了戒律。既然你今天認得我,我們的緣分就到此吧。只是沒想到你那麼絕情。」



 



女子說完就消失了。面對千年前的故事,我們必須把握它的社會語境,情感是很難用規則去說,而人性的慾望是常態,特別是「性慾」是人性。人與鬼之間的差別在於鬼是在幽暗社會的密語,將社會見不得人,不符合禮義的事情以鬼去訴說。



 



女子在故事的最後強調自己本來是清白的女子,都在說「自我」並非情願踏入「慾場」,而是因為男子「淫語」禱告的誘導之下,不得以為之。更有趣的是,男子面對陌生女子求宿時,肯定有千萬法子可以想出其他辦法,可是男子卻無疑的將女子帶入自己的房間,孤男寡女共處一室自然就流露出無限慾望「約會想像」。



 



故事裡不問姓名、來歷,但求兩人有默契共處一室,好好的睡一晚。白天後,各自分道揚鑣扮演好自己陽世、陰間的角色,才是常道。所以,故事男主角的敗筆便是因為喜歡而過度在意女生的身分。



 



兩個人在夜晚關係的前提之下,「陌生化」才是保護兩人的作法,特別處在僻靜的寺廟裡。這些故事一旦「見光」,這些「鬼」故事變魂飛魄散,靈性與肉體關係就難以維持,藉此,我們看到在神聖的廟宇底下俗世的慾望仍然是很露骨,但也意外的看到一種既視感,原來這類的男女情愛早就是個潮流。



 



*本文摘自《宋代讀書人與他們的鬼》,時報出版。



 





 



【作者簡介】



 



蔡宗穎(Ken Tsai)



國立臺北大學歷史系畢業、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研究所碩士。



 



喜歡旅行,研究鬼怪、哲學,喜歡對日常事務提出不同見解。曾經流浪在餐飲專科學校擔任研究員,管理過旅人的青年旅館Hostel,曾經窩在大稻埕咖啡店,準備深耕三峽在山、海咖啡店裡繼續說故事、聽故事,寫故事。



 



合著:《重新思考皇帝:從秦始皇到末代皇帝》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