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起障礙與這些疾病有關!造成性福危機的 5 大危險因子

莊豐賓、王蘭芬     2021年08月17日 21:00:00

一輛新車落地,駕駛的開車習慣,停車環境的條件,行駛路面的品質,定期保養與否,甚至連氣候都會影響到車子的功能及使用期限。男人的身體比車子更加精密,所以情緒、壓力、賀爾蒙、系統性全身疾病(常見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生活習慣(熬夜、睡眠品質、抽菸)、飲食習慣(重口味、重鹹、重辣、高糖),這些因素皆會影響男性的身體健康,當然也對性福的品質有很大的影響。



 



根據「台灣勃起功能障礙諮詢暨訓練委員會」在西元 2004 年對台灣本土居民所作的調查資料顯示:40 歲以上的男性有 17.7% 患有勃起功能障礙,若再依不同的年齡群來分組則發現 40-49 歲組有 8.2%,50-59 歲組有 17.9%,60-69 歲組有 27.2%,70 歲以上有 34.4% 患有勃起功能障礙,可見勃起功能障礙的發生率是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升高。



 



在同一研究中也發現,勃起功能障礙的發生率和一些慢性疾病也有著很密切的關係,其中糖尿病組有 36.1%,高血壓組有 28.3%,心血管疾病組有 23.3%,攝護腺肥大組有 22.0%,憂鬱症組有 25.8% 患有勃起功能障礙。危險因子和引起心血管的因子相似,例如肥胖、糖尿病、高血脂和新陳代謝症候群、缺乏運動以及抽菸。在病理學上可見到勃起功能障礙和神經、血管、解剖、荷爾蒙、藥物作用及精神病變有所關連。



 





 



常見到的危險因子羅列如下:



 



1. 情緒壓力:除了造成夫妻、人際關係不佳,也會造成身體處在高張力的情況,增加自由基,易引起慢性發炎,而造成血管健康退化。



 



2. 賀爾蒙:最常影響的為睪固酮,中年男子40歲過後,開始進入睪固酮衰退的情況,睪固酮的不足會造成身心靈的影響。在性福這件事會產生性慾降低,晨勃減少,舉而不堅的情況,且會越趨嚴重。一開始微軟(Microsoft)慢慢變成微勃,最後演變成不舉,即所謂陽萎。



 



3. 這幾年因為環境賀爾蒙的增加,藥物和肥胖也使得部分男性體中的女性荷爾蒙,或是泌乳激素有偏高的趨向,而造成男性勃起功能的危機。



 



4. 系統性疾病增加勃起功能障礙的危險率



 



糖尿病增加 4.1 倍勃起功能障礙的危險率。



攝護腺疾病增加 2.9 倍勃起功能障礙的危險率。



周邊血管疾病增加 2.6 倍勃起功能障礙的危險率。



心臟疾病、憂鬱症增加 1.8 倍勃起功能障礙的危險率。



高血壓、高膽固醇增加 1.6 倍勃起功能障礙的危險率。



 



5. 生活飲食習慣的不正常,易使身體賀爾蒙失調,增加自由基,而使血管阻塞,陰莖海綿體產生纖維變化,使勃起功能呈現減退,出現性福的危機。



 



所以危險因子的控制、矯正是在男性健康管理非常重要的一環。所謂預防勝於治療,若能早期的去矯正,可以讓因為危險因素後續產生的病理變化減輕、延緩,甚至有機會去重新的恢復生理機能。但如果沒有同時處理的話,在男性健康的維持,就會大大的打折。因為這些因子所產生的副作用,會持續的影響到身體的生理機能進而影響到幸福健康。



 





 



*本文摘自堅持:泌尿科醫師破解攝護腺保健迷思,教你找回青春活力,時報出版。



 





 



【作者簡介】



 



莊豐賓



畢業於國防醫學院醫學系和東吳大學法律在職專業碩士。曾任三軍總醫院泌尿外科主治醫師、美國克里夫蘭醫院臨床研究員。



現為教育部部定助理教授;三軍總醫院、台北宏恩醫院泌尿外科兼任主治醫師,莊豐賓幸福診所院長,國内知名大藥廠醫學處長。



                 



王蘭芬



畢業於東吳大學英文系,曾於北京大學中文系當代文學研究所就讀,當過報社記者,主跑影劇和藝文新聞,曾獲第五屆「兩岸新聞報導獎」。著有小說《圖書館的女孩》、《影劇小記者的秘密日記》、《旋轉木馬嘩啦啦啦》、《夏天與甲蟲的故事》、《寂寞殺死一頭恐龍》,散文集《沒有人認識我的同學會》、《故事許願機》。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