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弄敵人也玩死自己!為何商鞅會被集體忿恨?

金哲毅    2021年08月18日 21:00:00

關於商鞅不得好死的原因,歷史上許多人都有分析:得罪當權貴族、強制改變風俗、以詭詐之道行事……我覺得有道理,但也還有可以為商鞅辯駁的地方。



 





 



比如:得罪當權貴族。但這是戰國時代的必要治國策略,如果不將權力及戰果從特定階級解放出來,誰還肯為國家賣力?更何況打擊貴族勢力,其實君主也在中央集權的過程裡撈到好處,所以即便商鞅死,秦惠文王仍然執行商鞅新法,因為對君主而言,這法律簡直太好用了。



 



強制改變風俗,這的確會讓老百姓哀號遍野,畢竟人天性追求穩定。可是商鞅變法也讓不少平民獲得以往難以想像的晉升,更是讓秦國人享受到國際地位提升的尊榮。



 



要說商鞅的改革會讓人民因不便而忿恨一時,但時間拉長,享受到福利的群眾應該會感恩戴德的鼎力支持才是。可詭異的是,商鞅死時卻幾乎是人人歡慶,難道秦國人各個都是忘恩負義的白眼狼?



 



以詭詐之道行事,那就見仁見智了,因為對敵人的殘忍就是對自己人的恩慈。(但我認同呂思勉教授提出的一種看法,就是當你慣性地以詭詐待人,那身旁的人自然也容易詭詐待你,這就是把自己投入在危險的環境之中。)



 



到底為何商鞅如此被集體忿恨?觀察商鞅的變法內容,我找到自己版本的解答……相互監督檢舉,告發後採連坐懲處。



 



如果大家對課本提到我國曾有一段「白色恐怖」時期有印象,應該知道言論及思想管制下,民眾有多麼被壓抑,而這股壓抑會形成怨念,長期的怨念則會發酵變質成巨大的反撲,即便這樣的管制當初有他背景上的合理性或必要性。



 



以白色恐怖而言,是為了防止共產黨進一步透過言論宣傳破壞治安,如果研究共產黨歷史,很容易發現他們真的很會操作言論並以此動搖對手;若以商鞅變法來說,他則是希望透過新法使秦國迅速富國強兵。



 



同時,告發後採連坐懲處,這當中有多少人因告發而得利?又因被告而家破人亡?這不但是累積怨念,還培養了一個最要不得的風氣:誣告。



 





 



大家回憶一下,秦惠文王是在何時決定要逮捕商鞅?答案是:公子虔等人告發商鞅要謀反。但這延伸出很多疑問:商鞅謀反的動機是什麼? 有沒有證據?透過這些疑問不難發現這個告發超級站不住腳,商鞅如果據理力爭,應該能輕易反駁。



 



可商鞅的反應卻是立刻落跑,為何商鞅反應這麼大?或許我們能合理推斷,商鞅在執政期間,對於誣告是清楚且縱容的(甚至用更腹黑的角度來看,說不定商鞅自己就參與或挑起誣告,好製造更有利於己的局面),所以他明白這招搞死人的功力有多厲害,以至於當他自己面臨誣告時,連抵抗的念頭都不敢有。



 



時間回到商鞅剛獲得秦孝公欣賞的時刻,那時他跟景監解釋自己因提出強國之道而讓秦孝公興奮不已,但他最後是用一句感嘆做結尾:「使用強國之道,可就難與德治的效果長久相比了。」



 



其實商鞅變法雖然太過兇猛,但對於陷入危急的秦國卻是必須的猛藥。可是當秦國已經擊敗強敵,商鞅完全有機會用德治作出平衡調整,這非但是他早年的認識,甚至在晚年還有趙良的當面提醒,但商鞅卻堅持不肯改。這其中的原因,只怕是趙良所說的「貪戀權位」吧。



 



所以若要我對商鞅這個人的結局發表評論,我會說:「你活該,為你自己加諸在他人身上的所作所為負責吧!」



 



 



*本文摘自《哥,就是個狠角色:不讀戰國,不知權力這樣玩!細數戰國風雲人物,誰能縱橫天下?平安文化出版。





 



【作者簡介】



 



 



金哲毅



 



由於正在摸索老師的價值及意義,所以自號「老ㄕ」,目前正在各學校間流浪。 東吳大學歷史系畢業,說好聽點,是個對歷史研究有興趣的科班生;說坦白點, 是一個平常喜歡聽故事、說故事,現在能有機會寫故事的幸運兒。 著有《國父「們」︰被遺忘的中國近代史》、《野心家們:被遺忘的中國近代史 2》、 《繼承者們:被遺忘的中國近代史 3》。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