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妻子不聽話就揚言休妻 孔子根本不把女人當人看!

黃文聰    2021年09月22日 07:00:00

孔子依據儒家思想那種一板一眼的形式教條,例如肉割不正就不吃等等繁瑣雜規,深信所有幫傭的人也受不了如此刁鑽的儒家至聖,司廚罷工之後,只好改由孔子的妻子親自下廚。



 



某一日孔子下班後,當老婆辛辛苦苦地把飯菜煮好擺在桌上,孔子竟然不吃,還聲嚴色厲地說:「肉割不正,不吃!」至聖先師果然又來這套。



 



他的老婆只好急急忙忙又小心翼翼地按照孔子的意思,重新把肉切正再端回去擺好。



 



原以為這樣應該就可讓孔子滿意,結果他又杵立在那邊不肯坐下來。原來,「席沒擺正,不坐!」



 



孔妻只好慌慌張張地趕緊把席子擺正。



 



好不容易總算可以開飯了,孔妻想要移轉尷尬的氣氛,覺得紫色很漂亮可以讓孔子欣賞,她就拿出前天才買的一件紫色衣裳,準備在孔子面前炫耀一下。



 



沒想到孔子看到之後大聲喊出:「『惡紫奪朱』,把那件衣服拿去丟掉!」



 



(延伸閱讀:聖人的真面目!孔子稱讚顏回「食無求飽」 私底下卻大啖美食美酒



 



他老婆想放些輕鬆的音樂改變令人窒息的氛圍,結果音樂才放沒多久,孔子竟然歇斯底里地吼著:「惡鄭聲奪雅樂!」



 



原來他太太播放的是天下人都喜歡的流行音樂,鄭國的「靡靡之音」,但這種流行音樂卻是孔子最討厭的。



 



夭壽,孔子有這樣的個性,他的妻子必定要經歷很多難受的事情。天底下有哪一個女人能夠天天遭受這種折騰,然後還不會抱怨?



 



但若身為孔妻卻敢抱怨,孔子就可依據封建道德休掉「孽婦」。



 



依據《禮記》〈檀弓上〉的記載,因孔子與正妻已離婚,所以他要兒子把母喪期間縮短(喪期跟沒有離婚的母親不同)。



 



離婚在現代是很常見的事情,但在古代只有男人可以「出妻」,女人無法主動跟丈夫提出離婚的要求。孔子時代的男人可以「出妻」的原因有七種:不孝公婆、沒有生兒子、「淫蕩」、忌妒、有重大疾病、竊盜行為,還有「多言」。



 



因為孔子父母早死,孔子也有兒子,而且我們無法想像孔妻是一個淫蕩之女,所以孔子最可能的離婚理由應該是「多言」。



 



但什麼是「多言」?應該就是話講太多。但是什麼話講太多會導致丈夫把妻子休掉?「多言」當然不可能是夫妻之間的甜言蜜語,最可能的解釋就是妻子對丈夫的抱怨。



 



(延伸閱讀:農民的根並沒有滋養出一個同情窮苦百姓的毛澤東!就連第一任妻子他也沒有絲毫感情



 



碰到孔子這種偉大又難伺候的男人,女人應該都會嘀咕幾句跟小抱怨一下,但這恐怕就犯了古代休妻的七個理由之一(多言出妻)。夫妻不是應該要相忍為安嗎?身為人間道德導師的孔子,卻沒有反省自己僅注重形式禮儀,導致妻子忍受不了而抱怨,就因如此小事便要離婚?難道在夫妻方面的事,儒家聖人也只能沉淪到凡人俗夫的等級?



 



聽到孔子揚言離婚,他老婆也動了氣,「離婚就離婚!像你這麼難伺候又難搞的男人,就留給別人去搞唄,老娘不幹了!」



 



沒想到自己的太太竟然不怕離婚的威脅,我們猜想孔子那時應該大罵:「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太親近女人,就忘了對我(孔子)應該要畢恭畢敬;若不想理她們,女人就滿心抱怨,簡直跟小人一樣難以相處。」



 



原來女人在孔子眼裡只能算是小人,但這恐怕還不是最糟的性別歧視,因為孔子越想越氣,接下來也越罵越難聽。孔子說周武王雖然有十個開國功臣,但其中一個是女的,所以只能算九個。



 



這就是《論語》〈泰伯〉第二十章,「武王曰:『予有亂(功)臣十人。』孔子曰:『有婦人焉,九人而已。』」



 



女人不僅被他罵成是小人,「在孔子心裡面,女人根本就不是人!」



 



還好孔子不是生在現代,否則這種充滿嚴重性別歧視的言論,保證孔子會被女性主義者告到死、告到滿。



 



(延伸閱讀:母親到處燒香拜佛只為讓他活下去!中國第一代最高領導人毛澤東的誕生



 



獨尊儒術之後,古代中國對於敢抱怨丈夫的妻子,到了後來不僅是休掉而已,還有人因此將妻子活活打死(曹魏帝國的桓範)。



 



桓範是三國時代的高官,但為人非常難以相處,他的妻子只是挖苦他「當部屬時會氣死長官,自己當長官時又會氣死部屬」,結果惱羞成怒的桓範就用刀柄猛擊懷孕的妻子致死!



 



老婆對老公施展這種尖酸刻薄的「幽默感」也是常有的事情,沒想到古代男人一聽之後,竟然痛下殺妻的毒手。我們很懷疑是否因為儒家至聖先師孔子主張「女人不是人」,所以「感化跟教化」了古代的男人?希望當代儒家分子沒有接受孔子這樣的思想。



 



看完孔子私底下的為人處事之後,我們可以快速回想腦海中有關孔子的記憶,也就是「儒家版」的至聖先師,比較一下教育體系內的孔聖人與真實歷史的孔子。



 



*本文摘自《孔子真面目:2500年來的謊言》,時報出版。



 





 



【作者簡介】



 



 黃文聰



一九六七年出生,台北市人,大學就讀於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政治大學法律碩士。長年深入接觸天主教、基督教、猶太教、佛教,與伊斯蘭教,深受東亞文化啟蒙與自由主義影響,善思辨各民族間差異與文化盲點,論文主攻墨家主義與聖湯瑪斯‧阿奎那(St. Thomas Aquinas)自然神學。曾任職國會助理、翻譯社、律師事務所,並在高科技產業界擔任十六年的法務工作。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