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不讓大腸桿菌存活於生菜上?這是避免感染的唯一方式

BRYAN LE    2021年10月14日 07:00:00

Q:如何不讓大腸桿菌存活於蘿蔓生菜,或其他農產品上?



 



A:透過「烹煮」,才能避免細菌感染。



 



 



【科學原理】



 



大腸桿菌是經常存在於動物及人類腸胃道的細菌。儘管大部分大腸桿菌株都不具傷害力,但仍有少數可能造成人類感染,最常見的是大腸桿菌 O157:H7 型。



 



那麼農產品是如何被大腸桿菌所汙染?公共衛生調查追蹤數個不同源頭,其中一種是如牛或豬等家畜的排泄物被沖進灌溉用水中,然後來到農作物上。另一種是接觸了含有動物排泄物的未處理肥料上。



 



研究者也發現,受汙染農產品與野生動物間的關聯,如野豬、鹿、鳥會在田間翻找農作物,並在周遭留下排泄物。



 



(延伸閱讀:為什麼炒飯要用隔夜飯?除了口感之外還有這個好處



 



 



【你可以這樣做】



 



為了避免廚房中的食物原料交叉感染,處理不同農產品及肉品前,一定要用肥皂洗手(殺死細菌)。每次處理葉菜類及生肉前,砧板也應該用清潔劑清洗(或分開使用砧板,一塊處理肉,另一塊處理農產品)。大腸桿菌及其他細菌,如沙門氏菌,無法用清水洗淨,因為它們會頑強地附著於食物表面,「烹煮」是唯一避免感染的方式。



 



(延伸閱讀:在水裡加油可以防止義大利麵沾黏嗎?其實用這招就夠了!



 



 



*本文摘自《原來,食物這樣煮才好吃!:從用油、調味、熱鍋、選食材到保存,150個讓菜色更美味、廚藝更進步的料理科學》,聯經出版 出版。





 



【作者簡介】



 



BRYAN LE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食品科學博士。曾任職於食品技術學院學生學會,擔任數位和社交媒體副總編輯,並管理及撰寫官方部落格「當科學遇見食物」(Science Meets Food)。他亦獲得為紀念美國料理大師詹姆斯・比爾德(James Beard)而成立的獎學金。



 



因熱愛美食,故開始研究食物背後的科學原理。在過程中發現,透過控制溫度、濕度、酸度、鹽分等,可以神奇地改變料理呈現的風味。因此,他將研究過程集結成書,希望告訴讀者,只要掌握科學原理,就能做出美味佳餚。



 



 



【審訂者簡介】



 



陳彥榮



 



國立臺灣大學生化科技學系副教授。臺大農業化學系畢業,日本東京大學生物化學博士。興趣廣泛,喜歡跨域學習、跨域合作,從事幹細胞與再生醫學研究。喜歡天馬行空思考各種問題,也喜歡拉學生一起發想、一起實作。常告訴學生要擺脫「標準答案」的束縛,保留時間思考,從小創建自己的哲學觀,將來才會有獨特的見解,擁有與眾不同的創新力。



 



 



【譯者簡介】



 



王曼璇



 



輔仁大學哲學系、跨文化研究所翻譯學碩士畢業。喜愛閱讀、電影及貓,支持領養代替購買。譯有《攝影師的創造力之眼》、《一次讀懂哲學經典》、《一次讀懂商業經典》、《當彩虹昇起》。聯絡信箱:frannie19902002@gmail.com。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