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國民政府軍一路升到少將 但真實身份是中共特務

彼得.馬提斯、馬修.布拉席爾    2021年10月24日 09:00:00

莫雄是國民政府的將軍,也是中共情報界的祕密特務,服務時間長達十九年之久。他是在一九三○年代初期少數逃過大規模圍捕共產黨間諜行動的人之一。一九三四年十月,莫雄和他的主事者項與年對紅軍發出警告,一場即將到來的出擊,有可能壓垮中國的共產主義運動。



 



莫雄出生廣東省英德縣,當地盛產紅茶。為了逃離紅茶產業,他十七歲便展開軍旅生涯,加入國民黨。一份臺灣的資料來源顯示,他曾是同盟會(1905-12)成員,一個由孫逸仙所創的反清地下團體。



 



一九二一年左右,莫雄加入國民政府軍成為軍官,並且參與過北伐(1926-27)。一九二七年十二月,他以國民黨旅長的身分,協助鎮壓中國共產黨的廣州起義。莫雄在駐守於家鄉的國民黨軍隊中晉升軍階,擔任過許多職位,包括粵軍前敵指揮官與粵軍第四軍營長等,他也在此時晉升為少將。然而,莫雄有個不為人知的祕密。



 



(延伸閱讀:他曾是台灣最大尾的中共特務 被捕後卻立刻倒戈國民黨



 



一九三四年九月,蔣介石總司令在廬山召開一場高階將領的會議,他在會中宣布了第五次「剿共」計畫:部署八十萬大軍,進行最後一次出擊,圍剿並殲滅中共紅軍。這項計畫之錯綜複雜,以致一份完整的文件就重達兩公斤。對國民黨來說,不幸的是莫雄在場且暢行無阻。而他的底細則是:中央特科的李克農在一九三○年便吸收他入黨。



 



蔣介石規畫第五次剿共的會議一散場,莫雄就把部分文件交給他的主事者項與年。項是福建人,長年在上海執行中央特科的任務。項與年連夜與另外兩名特務總結了國民黨的計畫,並以密寫墨水手抄在四本學生字典的頁緣空白處。



 



項與年偽裝成一名身負大量書籍的老師,動身前往瑞金的紅軍總部。然而,國民政府軍在邊界上針對共產黨的檢查哨十分嚴密;項與年看到只有往來邊界的當地人可以獲准通行,所以他用一顆石頭敲掉四顆門牙、弄髒衣物,讓自己看起來像個被打的乞丐。



 



(延伸閱讀:中國共產黨第一次進到西藏 缺糧的紅軍竟然把「佛像」煮來吃...



 



在這樣的偽裝下,他接近一處檢查哨。當哨兵盤問他時,項與年說他在一名富人的家中被一群狗咬傷、追趕。這個說詞便足以讓哨兵採信,且在沒有搜身的情況下就放行,而這一步或許就此改變了當代中國的歷史進程。



 



十月七日,項與年抵達瑞金的紅軍總部;李克農與周恩來幾乎認不出他,儘管他在上海執行中央特科任務時就已經結識兩人。三天過後,長征啟程。項與年和紅軍一起離開,但是在新年之前就被派至香港,協助重建中國共產黨的城市情報網絡。



 



與此同時,莫雄繼續待在國民政府軍隊,直到一九四九年撤離廣州,他才終於正式進入共產黨陣營。一九五一年,他遭指控與敵軍合作,但是這項罪名顯然被洗清了,而他也在廣東任職至文化大革命爆發。有關莫雄和項與年的經歷細節仍顯不足,有待進一步研究。



 



*本文摘自《中共百年間諜活動:從建黨初始到競逐國際強權,剖析中共情報系統的歷史與組織,透視紅色情報員如何滲透、潛伏,在外交、軍事、經濟、科技上威脅全世界!​》,麥田出版。



 





 



【作者簡介】



 



彼得.馬提斯Peter Mattis



(中文名:孟沛德)



前美國中情局反情報分析師,現任美國國會及行政當局中國委員會(CECC)副主任。



劍橋大學國際關係與國際政治博士生、喬治城大學外交學院碩士、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政治學和亞洲研究專業學士,曾任華府智庫詹姆斯敦基金會(The Jamestown Foundation)中國項目研究員,並於2011至2013年編纂詹姆斯敦雙週刊《中國簡報》(China Brief)。著有《分析中國軍隊》(Analyzing the Chinese Military)等書。



 



馬修.布拉席爾Matthew Brazil



詹姆斯敦基金會非常駐研究員。曾擔任軍官、美國外交官與企業安全調查員,前後在亞洲工作了二十餘年。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