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中華民國國父的妻子 但是全力支持中國共產黨

彼得.馬提斯、馬修.布拉席爾    2021年10月25日 07:00:00

宋慶齡是孫逸仙的遺孀,也是蔣介石夫人的姊姊。她雖然不是共產黨員,卻全力支持中國共產黨。一九四九年之後,宋慶齡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平添了許多合法性,而且在民眾印象中和二十世紀中國政治史上,一直位居要角。不過,宋慶齡在情報、臥底工作與干涉行動方面的身分鮮為人知。



 



一九一五年,宋慶齡和現代中國之父孫逸仙結為連理,她也在當下獲得全國的尊重,甚至延續到孫逸仙於一九二五年三月逝世之後。她成為國民黨左派在武漢的領袖,以及追尋性別平等的代表聲音。



 



一九二六年,她說道:「儘管中國女性歷經了兩千年的壓迫,但她們不可置身於革命之外。」一九二七年四月十二日之後,國民黨對共產黨發動攻擊,敵對的國民黨軍隊接近武漢。七月,宋慶齡與身邊親近的友人逃往上海,一行人包括國民黨左派、



 



國民政府外交部部長陳友仁。蘇聯顧問米哈伊爾.鮑羅廷(Mikahil Borodin)則是經由陸路前往西伯利亞及莫斯科。



 



(延伸閱讀:他曾是台灣最大尾的中共特務 被捕後卻立刻倒戈國民黨



 



宋慶齡在上海停留期間不到一個月,她在法租界內的居所(如今是博物館)受到英國與法國的嚴密監視。鮑羅廷離開武漢前,他敦促宋慶齡前往莫斯科,並且與國民黨領導者蔣介石和四月政變劃清界線。



 



宋慶齡接受了鮑的建議,於是寫下一篇文章控訴蔣介石背叛孫逸仙的革命。該文於一九二七年八月二十二日刊登在上海的《申報》,日後亦重刊於美國《國家雜誌》(The Nation)。



 



宋慶齡的文章在上海刊出的那個早晨,她已經搭上一艘前往海參崴的蘇聯船艦,那是她和友人兼祕書、美國共產黨黨員雷娜.普羅梅(Rayna Prohme)共商的計畫。而宋之所以離開,也只是蘇聯正在進行的一項更大行動的其中一部分,計畫召回所有對莫斯科有利的共產黨員和左派分子。



 



她們所搭的貨輪上還載有七十名學生、十幾名蘇聯軍人和其他顧問、陳友仁,以及鮑羅廷的太太。一週之後,他們抵達海參崴,並轉乘火車繼續前往莫斯科。



 



(延伸閱讀:他在國民政府軍一路升到少將 但真實身份是中共特務



 



象徵著國共分裂背後經常出現的個人掙扎,便是宋慶齡的妹妹宋美齡,她在十二月一日嫁給中國共產黨的死敵──蔣介石。



 



宋慶齡在莫斯科獲得英雄式的歡迎,當時莫斯科正慶祝十月革命十週年而有一連串儀式。宋慶齡的價值與她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未來,被蘇聯的米哈伊爾.卡里寧(Mikhail Kalinin)看在眼裡,這名在蘇聯政治局突出卻毫無權力的成員待她如友。宋慶齡隨後在莫斯科待了兩年。



 



或許在莫斯科的生活新奇感逐漸消散,又或者,是宋慶齡和蘇聯皆同意她應該返回中國。當蔣介石邀請宋慶齡前往南京參加她已故丈夫的葬禮時,她毫不猶豫地答應了。為了表明她並未認同國民黨或是蔣介石的領導權,宋慶齡做出聲明,表示她不會參與任何國民黨的工作。



 



*本文摘自《中共百年間諜活動:從建黨初始到競逐國際強權,剖析中共情報系統的歷史與組織,透視紅色情報員如何滲透、潛伏,在外交、軍事、經濟、科技上威脅全世界!​》,麥田出版。



 





 



【作者簡介】



 



彼得.馬提斯Peter Mattis



(中文名:孟沛德)



前美國中情局反情報分析師,現任美國國會及行政當局中國委員會(CECC)副主任。



劍橋大學國際關係與國際政治博士生、喬治城大學外交學院碩士、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政治學和亞洲研究專業學士,曾任華府智庫詹姆斯敦基金會(The Jamestown Foundation)中國項目研究員,並於2011至2013年編纂詹姆斯敦雙週刊《中國簡報》(China Brief)。著有《分析中國軍隊》(Analyzing the Chinese Military)等書。



 



馬修.布拉席爾Matthew Brazil



詹姆斯敦基金會非常駐研究員。曾擔任軍官、美國外交官與企業安全調查員,前後在亞洲工作了二十餘年。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