皺紋、眼袋、法令紋都是因為它!骨力決定你的外表

太田博明    2021年11月11日 07:00:00

「老化」,確實從 30 歲前後就開始了。人體一旦面臨 30 歲大關,「骨骼力量」就會開始衰退。從手腳的骨骼、腰骨、背骨到顏面骨……。



 



我們的身體完全由骨骼支撐,如果骨骼的力量變弱了,身體就會出現各式各樣的問題。最明顯的症狀,就是外表的變化。女性會出現「臉部老化」,男性則會出現腹部突出的「中年發福」。



 



骨骼力量的衰退,主要是骨質流失造成骨量不足所引起的。如果出現了姿勢不良、腰部疼痛、起身困難、爬樓梯時腳難以抬高等自覺症狀,就要小心骨質已經開始流失。



 



此外,身體各項機能的衰退也會逐漸引起許多看似與骨骼無關的老化現象,例如心律不整、呼吸急促、毛髮脫落、肌膚粗糙及容易疲勞等等。最令女性煩惱的皺紋、眼袋下垂及法令線等「臉部老化」,其實也是骨質流失導致顏面骨萎縮所造成的結果。



 



(延伸閱讀:過度減肥也會造成骨質疏鬆!女性預防骨質疏鬆應該要有的 5 個好習慣



 



人體骨骼的骨量大約在 20 歲左右達到最高峰,之後會逐漸減少,特別是女性超過 45 歲之後,骨質流失的速度更會急速加快。因此,之前覺得自己「現在還年輕,不必擔心老化」的人,現在就要特別注意了。



 



人體骨骼每天都在重造及更新。我們的骨骼組織包含骨細胞(Osteocyte)、蝕骨細胞(Osteoclast)及造骨細胞(Osteoblast),骨細胞是成熟骨組織中的主要細胞,蝕骨細胞及造骨細胞則負責骨骼的新舊汰換。透過這些細胞的新陳代謝(骨骼代謝),舊的骨骼會被新的骨骼組織取代,維持一定的強度及柔軟度,同時守護身體的健康。



 



健康的骨骼完成更新大約需要 5 個月,而全身骨骼的更新週期,20 歲之前大約是 2 年,成年人是3年,一旦進入高齡就需要 5 年。比起只要 28 天就能全部更新的皮膚表皮等部位,骨骼的新舊汰換可說是十分緩慢。



 



骨骼代謝的速度會受到生活習慣極大的影響,飲食不正常、運動不足、過度減肥及吸菸等壞習慣都會讓骨骼代謝停滯、骨質流失,進而削弱骨骼的力量。



 



(延伸閱讀:上班族久坐易造成骨質疏鬆!日本骨科名醫:想避免骨量減少可以這麼做



 



就以往我們所了解的常識,骨骼具有「支撐身體、儲存鈣質、骨髓可製造血液」等三大功能。鈣質是造骨的主要原料,同時也是維持心臟及血管等身體各項機能所不可或缺的營養素(礦物質)。



 



但是,近年來,我們發現骨骼其實隱藏著能讓人體變得「年輕、強韌、美麗」的力量。骨力(骨骼力量)的功能,最重要的就是「創造年輕、強韌及美麗」,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控制血糖值及內臟脂肪囤積,進而抑制肥胖的能力。



 



同時,活化骨力的方法也非常簡單,只要給骨骼施加重力及衝擊即可。透過適度的運動給骨骼施加重力負荷,就能喚醒這種創造年輕、強韌及美麗的力量,輕鬆預防肥胖及臉部老化等症狀。甚至只是去搭乘一次雲霄飛車等刺激的設施,其重力加速度都足以活化骨力。



 



 



*本文摘自《一天100秒,遠離骨質疏鬆:日本骨科名醫教你運動+食補,重獲績優骨》,時報出版 出版



 





 



【作者簡介】



 



太田博明



 



被譽為「日本女性醫療第一人」。



 



國際醫療福祉大學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教授、山王醫療中心女性醫療中心所長。醫學博士。1944 年出生於東京,1970 年於慶應義塾大學醫學系畢業,於美國拉霍亞免疫學研究所留學後,回國擔任慶應義塾大學婦產科講師.副教授、東京女子醫科大學婦產科主任教授,於2010年擔任現職。日本骨質疏鬆症學會前理事長、日本抗老化醫學會理事。



 



致力於女性的全人醫療,長年倡導預防醫療的重要性與 Well-aging 的理念。2015年獲頒日本骨質疏鬆症學會獎。



 



著有《骨質疏鬆照護全書》,監修《無論幾歲都能讓骨骼強韌》等書。



 



同時亦活躍於《全民家庭醫學》等電視節目。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