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燒一詞由來眾說紛紜,江戶時代主要有三種說法。第一種是黑川道祐主張的「樺燒說」:鰻魚烤好的顏色跟樺樹皮很像(《雍川府志》,貞享元年);第二種是山東京傳、小山田與清主張的「香疾說【三十二】」:一烤便香氣四溢(《骨董集》,文化十一年,一八一四;《松屋筆記》,文化末年-弘化二年,一八一八-一八四五);第三種是香蒲花說。分析歷史文獻,最後一種說法可能性較高。
【三十二】譯註:香疾發音與蒲燒相同。
蒲燒一詞最早是出現於食譜《大草家料理書》(室町時代末期,室町時代為一三三六-一五七三):「意指宇治丸蒲燒。整條鰻魚烤好後切塊。醬汁為醬油與酒或山椒味噌」。宇治丸指的是宇治川的鰻魚。
整條鰻魚以竹籤縱向貫穿燒烤的模樣類似香蒲的花形與顏色,於是稱為「蒲燒」。這就是第三種的香蒲花說。久松祐之在著作《近世事物考》(弘化五年,一八四八)提倡香蒲花說:「當代把鰻魚剖開燒烤的方式稱為蒲燒,和以往的作法相距甚遠。」
「過往的作法是整條鰻魚以竹籤縱向貫穿,撒鹽燒烤。形狀類似生長於河邊的香蒲花,因而得名。當世的作法始於最近。目前作法的形狀雖不符名稱,依舊沿用舊名。」
齋藤彥麿在著作《神代余波》(弘化四年,一八四七)中同樣主張香蒲花說:「以往的蒲燒是以竹籤貫穿魚嘴到魚尾燒烤,形狀類似香蒲花,因而得名。現在的蒲燒一點也不像香蒲花,像盔甲的袖子。」書中還以圖呈現蒲燒的形狀隨時代變遷。
到了江戶時代,蒲燒的作法轉變為剖開鰻魚的背部或腹部,插上竹籤燒烤。雖然形狀大相逕庭,蒲燒的名稱卻傳承了下來。
*本文摘自《 蕎麥麵、鰻魚、天婦羅、壽司:江戶四大美食的誕生 》,臺灣商務印書館 出版。
早稻田大學第二文學部畢業、明治大學文學部史學地理學科畢業,飲食文化史研究專家,著有《居酒屋的誕生:日本江戶時代的酒食文化》。
輔仁大學日文系學士,東京學藝大學國文系碩士。喜歡閱讀、旅行與陶瓷器,希望有一天能搭時光穿越機回到古代用宋代青瓷喝杯茶。譯有《面對父母老去的勇氣》《被隱匿的校園性犯罪:老師叫我不要說,這都是為我好》《不妥協的設計:無印良品的適切生活提案》《居酒屋的誕生:日本江戶時代的酒食文化》等等。
看更多《上報生活圈》文章
【延伸閱讀】
● 新加坡米其林必比登名廚中川浩希來台展店!「三河屋」活鰻現殺現烤 名古屋鰻魚三吃只要 400 有找
●【有片】10/26~11/26 鰻重外帶買一送一!大江戶町鰻屋二店「無敵一家 鰻や」10/31 台中正式開幕
●【有片】霸氣鰻魚整條滿出來!東京 80 年老舖監製「鰻重總本家」 海外首店 8 /17 插旗林口三井 OUTLET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