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鬼壓床」該怎麼辦?前榮總耳鼻喉科醫師、睡眠專家告訴你

江秉穎    2020年03月10日 07:00:00

鬼壓床在睡眠醫學上的正式名稱為「睡眠癱瘓」(sleep paralysis),是指在睡覺時突然意識變清醒,而肌肉神經還未醒,就會出現神志清晰,但身體無法動彈的現象。



 



在快速動眼期,感官功能明顯減退,全身肌肉鬆弛,容易作夢,為了避免作夢太投入而動起來誤傷自己或床伴,大腦一邊在作夢,一邊會向身體釋放一種效果類似麻醉劑的神經物質,讓身體動不了。在正常情況下,這種肌肉麻痹導致的「癱瘓」是與快速動眼期睡眠同步的。然而,有的時候卻會出現快速動眼期睡眠結束、大腦已經逐漸清醒,但身體還處於肌肉麻痹狀態的情況,此即「睡眠癱瘓」:大腦能夠清楚地意識到自己是在作夢並且試圖醒來,而身體卻不受控制地僵直在床上。



 



睡眠癱瘓與作惡夢不同。我們作惡夢時,大腦仍然處於睡眠狀態。但是一旦出現睡眠癱瘓,即便仍然在作夢,但我們的意識是完全清醒的,甚至能睜開眼睛,卻無法控制自己的頭部、四肢和軀幹,也無法發出聲音,且常常伴隨壓抑感和胸悶。在這個過程中,人們往往因為無法控制自己的身體或無法立即醒來而感到恐懼,因此在科技還不發達的年代,這種現象便出現了各種迷信的解釋,例如鬼壓床或惡魔襲擊等。



 



這其實是一種睡眠現象,一般人偶爾也可能會出現。所謂的動彈不得並不是真的動不了,「被壓」其實是自己假想的,幾分鐘後會自行緩解。如果在睡覺時進入了睡眠癱瘓狀態,雖然會驚恐,但要告訴自己這不是什麼危險狀況,也不會對身體有害,可調整呼吸,讓自己平靜下來。然後嘗試將注意力集中在某些小肌肉群,如手指或腳趾,或者轉動眼球。一旦身體可動了,最好不要繼續躺在床上,而是坐起來或下床走一走,讓自己完全清醒,避免再次陷入睡眠癱瘓狀態。



 



如果偶爾出現睡眠癱瘓,只是當下容易恐慌焦慮,並不會留下什麼後遺症。但如果沒有相關疾病卻經常發生睡眠癱瘓,則需要養成良好的作息,避免熬夜,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入睡時避免平躺的姿勢(側睡比平躺碰上睡眠癱瘓的機會低一些)。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也很重要,不濫用藥物,減少喝酒;在學習、工作中學會釋放壓力,減少焦慮情緒;睡前不要吃太飽,聽聽舒緩的音樂,洗個熱水澡,保持臥室空氣流通,適量運動(睡前不要劇烈運動),都有助於減少睡眠癱瘓的發生。



 



*本文摘自《一級睡眠術:睡眠權威親自傳授的好眠祕訣》,三民出版。



 





 



【作者簡介】



 



江秉穎



•臺灣第一位至美國史丹佛大學睡眠醫學中心接受完整睡眠外科訓練的醫師

•獲得美國睡眠醫學會研究人員獎

•亞洲唯一通過歐盟先驅睡眠專科醫師考試認證的醫師

•主編睡眠科技領域的第一本英文教科書,由全球知名出版社Springer出版



 



現職

國際睡眠科學與科技協會(‬ISSTA)德國總會暨臺灣分會‬理事長

英國創新醫療健康科技研發中心(IMHTC)共同創辦人

IMHTC亞太營運處執行長暨門診部「思維診所」院長

中山醫院、康寧醫院耳鼻喉科暨睡眠中心主治醫師

歐盟先驅睡眠醫學專科醫師(Grandparent Somnologist)

中國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泰達醫院院聘教授暨睡眠醫學中心主任

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專任教師

科技部睡眠科技產學聯盟主持人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審查委員

國立陽明大學睡眠研究中心執行長

美國舊金山SleepOn睡眠科技公司董事長



 



經歷

臺北榮總睡眠醫學中心副執行長暨耳鼻喉部主治醫師

康寧醫院副院長

國立臺灣大學智慧生活中心睡眠科技研究群‬主席



 



看更多《上報生活圈》文章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