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吃火鍋不用技巧?這些食材這樣煮最美味!

章致綱    2020年05月03日 11:00:00

請發揮無邊的創造力,想像吃一頓火鍋可以玩出多少美味又好玩的科學實驗?每種食材要如何處理呢?以下就是我的科學方法。



 



 



#綠色蔬菜



 



滾水下鍋,趁高溫進行殺青,保留鮮綠色和清脆口感。



 



 



#高麗菜



 



想吃軟的高麗菜,一開始就和冷水一起下鍋熬煮;如果想吃到蔬菜的酵素,只能汆燙片刻,燙掉細菌、蟲卵,仍保留菜梗裡的酵素活性。



 



 



#芋頭



 



炸過的芋頭表面有梅納反應的焦香,裡面有快速熟成的軟綿,而且經過高溫殺青的固形作用,比較不易煮散。可以加一點工本費,商請老闆幫你油炸芋頭。店家如果不提供額外服務,也可以自力救濟,利用冷熱交替,反覆進行殺青、快速熟成,讓芋頭吃起來更可口。



 



✔芋頭殺青的作法



 



1. 芋頭放入滾水鍋中,燙約 30 秒,撈起放置約 3 分鐘左右,利用餘熱進行快速熟成。



2. 再將芋頭放入滾水鍋中燙 20∼30 秒,撈起,放置 3 分鐘左右。



3. 視芋頭塊的體積大小,反覆操作步驟 2,最後再把芋頭下鍋煮到熟透即可。



 



 



#肉片



 



想吃到肉片彈牙的口感,就一次煮到熟;想吃軟嫩的口感,則先燙數秒殺青,立刻撈起放置 3~5 分鐘,進行快速熟成,接著再下鍋煮熟透。不過火鍋肉片通常都很薄,不易做快速熟成。可以點厚片肉,或是請老闆幫你把肉片切厚一點。



 



 



#魚肉



 



和肉片一樣,想吃彈牙的口感,一次將魚肉煮熟;想吃軟嫩口感,先燙數秒鐘殺青,立刻撈起放置 3~5 分鐘,進行快速熟成,再下鍋煮熟透。



 



 



#蛤蜊、花枝



 



蛤蜊、花枝的鮮味成分(Umami)高達 3%,利用等滲透壓原理,以 3% 鹽水來煮海鮮,能保留鮮味成分減少流失,最好是等火鍋湯變鹹以後再下鍋。當火鍋湯煮到蒸發變少時,先別急著請服務生加水,就用這鍋鹹湯煮蛤蜊、花枝,鮮味加倍。



 



 



#有存在感的蛋花



 



把蛋汁打進滾滾熱湯裡,蛋汁總是頃刻間化為夢幻泡影,成了撈得到但是吃不到口感的碎蛋花。想要吃「有存在感」的成片蛋花,請記得先關爐火,在沸騰甫平息的滾燙熱水裡,用湯匙繞著鍋裡輕輕攪出渦流狀,然後將蛋汁慢慢倒入湯匙,再沿著鍋淌入渦流中,就會看到魚翅般展開的片狀蛋花了。預先在蛋汁裡加一點鹽巴,提高蛋白質的保水性,煮出來的蛋片會更軟嫩可口!



 



 



#水波蛋



 



沒有蛋殼的溏心蛋就是水波蛋。先在火鍋湯裡放鹽巴、醋(黑醋或白醋都可,比例約為1公升水加16公克鹽、8公克醋。) 把蛋先打在碗裡,再輕輕倒入熱湯中,蛋熟了以後會自然浮起,就是水波蛋了。



 



✔等滲透壓原理



 



「滲透壓」是指半透膜兩側水的分壓不同,產生滲透壓力,水的濃度差越大,產生的滲透壓越高。半透膜兩側水的分壓相同,即為等滲透壓。



 



 



*本文摘自《 主廚也想知道的美味密技:4大工法、22堂實戰課程、40道應用食譜,烹調祕訣都在科學中 》,臺灣商務印書館 出版。



 





 



【作者簡介】



 



章致綱



 



從小在廚房裡幫忙的我,耳濡目染之下,慢慢地對烹飪產生了概念與興趣。長大後,學的是材料科學,發現烹飪與食品材料間的化學反應雷同。瞭解這些化學反應後,激發了我如何運用科學原理,用簡易的方法料理出美味又可口的佳餚,讓做菜愈做愈輕鬆。藉由分享與互動,將經驗與科學知識整合,禆使更多人受益,引發更大的迴響。

 

學歷:

美國新墨西哥州州立理工學院材料學碩士

 

現任:

中華職訓中心講師

台北市職能發展學院講師

台北市松山與內湖社區大學講師

5070企管顧問有限公司資深顧問

公視兒少節目廚神賽恩師主持人兼顧問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未來廚房專案諮詢/培訓講師

 

臉書粉絲頁:廚房裡的美味科學



 



 



 



看更多《上報生活圈》文章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