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月經來怎麼辦?以前的「衛生棉」可是各家獨門秘傳的黑科技

王磊    2020年06月17日 07:00:00

這一篇我們聊聊古人來「大姨媽」的時候用啥。這裡的「大姨媽」指的是女性的月經,原諒我身為一名男老師,對「月經」一詞不敢隨意使用,姑且用「大姨媽」一詞代替。



 



古人將「大姨媽」稱為「月事」,一個月來一次的事,無比自然而和諧的名字。由於生理知識的匱乏,古人對帶來了「血光之災」的「大姨媽」一直存有偏見。在原始社會,女子來「大姨媽」的時候,會被隔離在部落之外居住,怕給部落帶來晦氣。明朝時,李時珍還在《本草綱目》裡警告男性同胞們,「大姨媽」會損傷陽氣,告誡君子遠離。



 



古人來「大姨媽」了,也會使用類似今天衛生棉的女性用品,這就是「月事布」。月事布也叫月事帶。由於中國古代商品經濟不發達,加上封建禮教觀念的影響,月事布這種「黑科技」的東西都是獨門祕傳,沒有公開製造和售賣,其製作方法都是母女相傳。



 



儘管每一家的月事布有每一家的特色,但基本構造大同小異:用乾淨的布做成十公分寬的長條形狀,有的中部兩側加寬,類似今天衛生棉的防側漏護翼。月事布兩頭各有一條細長的繩子,用於將月事布繫在身上。月事布的正中間通常會有一個小口袋,裡面填充草木灰。草木灰是植物燃燒後的灰燼,有吸水、祛濕、殺菌的作用。



 



月事布用完一次,就將裡面的草木灰換掉,並用清水洗淨然後晾乾,以備下次再用。講究一點的人家,洗月事布的時候還會在水裡加些明礬,同樣有殺菌消毒的作用。也有的貴族家庭用棉花或紙張代替草木灰,但吸水(確切地說是吸血)效果不佳,還是草木灰更物美價廉。



 



古代女性在使用、清潔、存放月事布時極端隱祕小心,甚至結婚十幾年的夫君有的都不知道月事布為何物。對於經期,女性也常用隱晦的暗號來暗示丈夫,例如「面點朱砂」、「戴戒指」等方法。唐代詩人王建還寫過一首「大姨媽」題材的詩,描繪的對象是宮女:「御池水色春來好,處處分流白玉渠。密奏君王知入月,喚人相伴洗裙裾。」



 



到了近代,衛生棉開始從西方傳入中國。一九二○年,美國的金百利克拉克公司用纖維棉和細薄紗大量生產出最早的衛生棉。衛生棉廣告最晚在民國十七年(一九二八年)就已經在中國出現,據此可以推算衛生棉傳入中國也應該在這前後。



 



胡適創辦的《知識》雜誌當時還刊登過一篇名為〈女子例假布之研討〉的文章,大力提倡女子購買使用西藥房出售的「上等經布」。這種衛生棉包裝成盒,一盒十二只,用後可洗可棄,被胡適讚譽「實為經布中最好者」。衛生紙、衛生棉都是在民國時期傳入中國的,由此也可以窺見中國近代西化之程度。



 



共產中國成立後,由於物資的匱乏,衛生棉並沒有在中國繼續普及。在改革開放後的一段時間裡,中國廣大女性還是將衛生紙折疊成長條狀代替衛生棉使用。衛生棉在中國普及,也就是近二三十年的事。



 



「大姨媽」的話題咱們就講到這兒。萬一穿越回了古代,又趕上「大姨媽」來探訪,那你就可以自力更生,記得到時候謝謝王老師教會了你這麼多本領!!



 



*本文摘自《古人原來這樣過日子:地表最強的66堂中國歷史穿越課​》,麥田出版。



 





 



【作者簡介】



 



王磊(講歷史的王老師)



畢業於東北師範大學歷史系,現任東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的歷史教師。



 



在教學過程中,他發現學生們對古人的日常生活很感興趣,但平時的歷史教學很少涉及這方面內容,於是思考用什麼樣的方式能更好地傳播這些知識。



 



從2018年5月起,他以「講歷史的王老師」為名,在大陸抖音APP上專門介紹有關古代中國人日常生活的歷史知識,涉及衣食住行、戀愛婚姻、風俗娛樂等方方面面的內容。腦洞大開的問題,乾貨十足的知識點,再加上王老師作為東北人所特有的幽默講解,讓人忍不住一口氣跟完全部視頻。



 



看更多《上報生活圈》文章


 


【延伸閱讀】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