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為下篇,上篇請點這裡)
累壞自己,啟動休養
當動物精疲力竭時,會有放下交感神經刺激,轉而進入副交感神經主導的休養狀態,這也是一種身心狀態轉換的本能。
因此在策略上,與其減少對交感神經的刺激,反而要增加交感神經的輸出到接近精力耗盡也就是累壞了,如此一來,才會逼出身體本能的反應,啟動休養機制,這就是處理壓力技巧3:竭盡策略。
這種作法對於工作或課業的好處是,盡快把事情做好或把課業或考試準備好,但是這需要提高鬥志集中精神,不見得每次或每人都行得通。所以,外加別的活動,例如運動去消耗剩餘體力,或下棋消耗剩餘心智,也是可行的辦法。
要激起竭盡之後的本能反應,最常見到是採用泡熱水澡或運動等方式,泡澡不但可以紓解壓力、放鬆身體,而運動可以增強體魄,可說是一舉數得。
泡熱水澡不宜超過5分鐘,泡錯了只會愈泡愈累
泡熱水澡流汗,真讓人覺得心情放鬆、通體舒暢,這種享受幾乎人人有過。這樣看起來似乎是有益無害的行為,但從生理活動的角度去看,千萬要避免泡熱水澡過久,否則會提高交感神經作用,最後演變成了體能與身體器官的衰竭。
理由在於,當原來的交感神經活動變得太高,有可能發生中斷現象,也就是突然交感神經衰竭、心率過慢,因而有低血壓休克的危險。這種神經與心率發生變化的情形,有可能在泡澡當下發生,也有可能之後才慢慢出現。
值得注意的是,常泡熱水澡的人常出現許多人不知道的副作用與危險性。
其一是,當你認為泡愈久流愈多汗愈好,其實那樣的想法是忽略了許多副作用與危險性。還有另一種泡熱水澡的問題是,愈常泡就會愈覺得累,這是因為發生交感神經無法竭盡,因而持續興奮的現象,也就是過勞現象,常見的症狀有疲勞、失眠、心悸、胸悶、頭暈等等。
由於熱也會增加發炎反應,因此長時間下來容易發生筋肉與神經慢性發炎黏連而產生慢性疼痛,不常活動的部位特別有這種可能。因此,這種情形容易發生在中老年人身上,結果會產生多發性的疼痛或身心症狀。我的建議是一次泡澡或熱敷最好不要超過三、五分鐘。
要明白運動特性,否則也會有反效果
很多優秀的學生或成功的人物都有運動的習慣,這樣不但可以保持工作效率,也有助於紓壓,讓自己冷靜下來看清楚未來,領袖型的人物多數樂在其中。
不過, 這麼做也不是萬無一失。撇開運動所可能會帶來的問題,在臨床上,我見到採用這個模式的身心副作用,也就是發生過勞現象。
當事人通常優秀且身手矯健,有長期運動的習慣,甚至是運動員也會發生。他們習慣在感受心理壓力之後,增加運動流汗以紓解壓力,也很享受這樣的過程,但有時候卻發生愈運動狀況愈差的情形。這時候不但覺得很累又睡不好,最後影響了工作與情緒。
這種情形其實就是過勞的現象,這也算是過度訓練的症候。這類案例在神經調節治療之後,很快就復原了。
要避免這種情形的發生, 首先就要減少咖啡或茶等興奮性飲品, 或者酒或補品等發炎性食物。其次,要明白運動的特性,因為長期固定運動可能提升發生竭盡的門檻,結果不夠累,有時反而無法放鬆而變得更累。
因此,最好是納入可以轉移注意力的運動,例如各種球類活動;要特別說明的是,一般人常做游泳、騎車或跑步等運動,比較不容易轉移心事,因此效果居次。
運動過勞,以重量訓練最常見
現代流行的重量訓練,容易併發過勞現象。因為重量訓練主要是無氧運動會增加生理負擔。臨床上,我最常遇到運動引起過勞的案例,以年輕男性居多,其中很多是與重量訓練有關。
重量訓練可以提升男性荷爾蒙,增加肌力,的確在心理上可以提升自信心與勇氣。但是,重量訓練的恢復期通常需要三∼五天,這期間需要消耗大量熱量與營養,這樣的訓練如果沒有規劃好訓練節奏,會造成數日嚴重的生理壓力,即使沒有其他心理壓力,長期重量訓練也有可能突然發生過度訓練或過勞現象,嚴重的時候需要休息相當長的時間。
通常這類當事人原本有固定運動的項目,可以從原本的運動中得到紓解壓力,一直到某天忽然感覺到沒有從原有的運動中得到滿意的紓壓快感,因此改為進行重量訓練,然而在訓練數週或數月後突然發生過勞或過度訓練的情形。
也可能是原來的壓力造成的生理缺口已經無法一下子彌補,同時重量訓練所產生的生理壓力會在第二或第三天達到高峰,使得生理壓力加重。相反的,這種現象在有氧的休閒運動上比較少見。
這種情形其實也是一種自律神經失調的狀況,也就是交感神經持續興奮,即使放長假休息可能也恢復得很慢;相較之下,如果給予神經調節治療,中斷交感神經的持續作用,效果比較迅速。
因此,如果採用運動來紓壓,最好是對過勞或過度訓練的情形有所了解,也知道該怎麼處理。
挑戰畏懼的事物或環境,產生鎮靜效果
動物遭遇事件感受極大生存壓力時,會有中斷這個事件刺激的本能,所謂狗急跳牆或假死昏厥就是這個道理。我認為人類的許多行為,也是基於這種本能所產生的。
不過,處理壓力技巧4的中斷策略,在行為上會比較偏激、甚至危險,雖然有些會有逾越道德或法律的疑慮,但我認為這也是一種本能,是人們對於承受過度壓力的本能反應。
從臨床經驗與社會觀察中,我發現很多時候在過度刺激或激烈的行為後,當事人反而會冷靜下來;也發現有些人面對過度壓力時,會尋求冒險或刺激來平息心中的難過。
看恐怖片、坐雲霄飛車,都是紓壓方法
在醫療中,例如偶爾會遇到的暈針,也是在疼痛或害怕之餘激起交感神經過度興奮後而發生中斷,此時就會轉由副交感控制的一種現象。這種現象在手術麻醉中也不少見,許多麻醉病人為了恢復正常心率,可以刺激交感神經或阻斷副交感神經。
我在用神經調節治療情緒失調的案例時,也常有令當事人立即心跳減緩而感覺平靜的效果,顯然在心理與生理上都有自律神經控制急遽轉變的現象。 我發現,這樣的本能反應,也可以藉由強力的視覺、聽覺、味覺或痛覺等刺激,例如冷熱或機械力(例如自虐或體罰)而產生效果。
除此之外,也可以是嚇人的行為。像是以設計好的危機,去挑戰自己敬畏的事物或環境,舉凡看恐怖片、坐雲霄飛車、摸黑探險等等,也都可以產生鎮靜的效果。
對於需要快速紓解壓力或者急需達到平靜休養的情況,可以採取這種中斷作法。在我的經驗中,這種刺激通常密集做個兩、三次,紓壓效果更好。
在此奉勸大家,千萬不要過猶不及,凡事都不能夠過度頻繁,否則效果也是會減低的。換句話說,如果你在壓力大的時候,喜歡看恐怖片,那麼過一段時間再看一次效果可能更好。又例如你喜歡用雲霄飛車的刺激來紓壓,那麼可以休息一下再試一次,可能更紓壓。
*本文摘自《身心壓力多大,聽心跳頻率就知道:梁恆彰醫師四招處理自律神經失調造成的身心症狀》,新自然主義出版。
梁恆彰醫師
具有麻醉學與婦產科學的訓練與經歷,在30餘年的行醫中吸收各種醫理,從日常對症下藥的治療中逐步發展出無藥治療的醫術。獨到的針法對於疼痛與自律神經症狀的治療常有不藥而癒的效果,可以使患者減少藥物使用過度的種種問題,從而大大改善生命的品質。
˙ 學歷:台大醫學士
˙ 經歷:麻醉科專科醫師、 婦產科專科醫師、前台大、國泰、北醫醫師、前台大麻醉部、婦產部兼任主治醫師
˙ 現職:台大癌醫中心麻醉部兼任主治醫師、台大癌醫中心疼痛門診醫師、身新醫學診所院長
˙ 特殊專長:疼痛與身心症的非藥物治療法,包括:一般疼痛、神經痛、手術後疼痛、癌症疼痛、婦女疼痛、演奏與運動傷害後疼痛、自律神經失調,以及憂鬱、失眠、情緒、記憶、眼花、鼻塞、心悸、呼吸、腸胃、泌尿症狀、身心藥物戒斷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