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肉賤於狗肉?唐末政局民不聊生 竟發生吃人糞、煮屍體的慘況

張金貞    2020年10月13日 07:00:00

在古代,湯餅、餺飥、冷淘、索餅等多種稱謂都可用來指今天的麵條,那前述名詞之間到底有何區別呢?



 



 



#湯餅



 



古代的湯餅是直接以手捏麵下鍋而成的湯食。湯餅在新疆又稱為揪片子,可葷食,也可素食。唐代詩人對湯餅有諸多吟頌,「菊花辟惡酒,湯餅茱萸香」;「雞省露濃湯餅熟,鳳池煙暖詔書成」。



 



詩中透露出湯餅是唐人餐盤裡最平常不過的食物。大唐宮廷中也有食用湯餅的記載,唐玄宗的髮妻王皇后曾經為其親手烹製生日湯餅。韋巨源為中宗籌備的燒尾宴中也有一道湯餅,即生進鴨花湯餅。



  



宋代陸游的著作提及「巧婦安能作無麵湯餅乎」。無獨有偶,同時代的陳亮,文章中也有「恐巧新婦做不得無麵䬪飥」之句。䬪飥,古同「餺飥」或「不託」。不託與湯餅同為水煮麵食,形制大同小異,即今天麵條、麵疙瘩一類的吃食,用麵粉或米粉所製。



 



 



#餺飥



 



北魏時,史料中就有關於餺飥的記載,「餺飥,挼如大指許,二寸一斷,著水盆中浸。宜以手向盆旁挼使極薄,皆急火逐沸熟煮。非直,光白可愛,亦自滑美殊常」。



 



據古代農學家賈思勰的記述來看,北魏的餺飥是指麵疙瘩。宋代也有餺飥,《歸田錄》提及「湯餅,唐人謂之不託,今俗謂之餺飥矣」此處,歐陽修認為湯餅就是唐代人說的不託,在宋代俗稱餺飥。



 



在今天日本的山梨縣,有一種名為ぼうとう的鄉土料理,與中文餺飥的發音雷同。它是一種由扁平狀烏龍麵加蔬菜以及味噌 36 燉煮而成的麵食。日本文化與中國文化的淵源頗深,尤其是中國的大唐文化,其流風遺韻依舊對今天的日本影響極深。



 



《新五代史》記載,唐昭宗被梁軍圍困時,曾對岐王李茂貞抱怨只有粥與餺飥可吃,「朕與六宮皆一日食粥,一日食不託,安能不與梁和乎?」堂堂大唐天子怎會淪落到一天吃粥,一天吃餺飥的窘迫境地?這還得從唐末的政局開始談起。



 



 



民不聊生以至於吃人糞、煮屍體​



 



彼時的大唐,奸宦當道、群雄爭霸、民不聊生,江山處在一片風雨飄搖之中。宰相崔胤與地方割據勢力朱溫相結,意圖以朱溫之力除掉宦官。天復元年,崔胤令朱溫西進,梁軍抵達同州。宦官韓全誨等人懼怕,與李繼筠劫持唐昭宗逃到長安西邊重鎮鳳翔,卻被梁軍圍城。



 



在圍城的一年多時間裡,大將李茂貞屢戰屢敗,銳氣大挫,堅持閉營不出。此時鳳翔的形勢甚是嚴峻,一斗米價格高至七千錢,城中的百姓竟至吃人糞、煮屍體、父食子的地步。狗肉每斤五百錢,人肉每斤一百錢,人肉賤於狗肉。「城中薪食俱盡,自冬涉春,雨雪不止,民凍餓死者日以千數。」



 



唐昭宗在宮中置小磨,命宮人磨豆麥供御。皇親貴胄中,每日凍餒而死的也有三四人。城中之人聚眾相邀,攔住守將李茂貞,請求他想辦法給生路。李茂貞心急火燎,籌謀把天子交給梁軍來換取解圍。



 



於是他將與梁妥協的計畫奏明唐昭宗,和解之計正好遂了昭宗的心意。昭宗曾對李茂貞哭訴道:「我和六宮嬪妃們一天吃粥,一天吃餺飥,怎能不與梁和解呢?」



 



天復三年正月,李茂貞同梁軍簽訂和約,並誅殺韓全誨等二十多人,將他們的首級送至梁的軍中,歷時一年有餘的鳳翔圍城終於解除。不久,唐昭宗返回長安。



 



此後,宰相崔胤力勸朱溫誅滅宦官,並馬不停蹄地謀劃另建禁軍。可是就在次年,崔胤卻被朱溫所殺害。天祐元年,朱溫又威逼唐昭宗東遷洛陽,不久後弒君。先前,唐僖宗因朱溫鎮壓起義軍有功,賜其名為全忠。岌岌可危的大唐社稷卻直接斷送在這個朱全忠手裡,極具諷刺性和戲劇性。



 



一般來說,唐代人把粥和餺飥當作早餐食用。官員早朝,公膳房為他們供應各式粥品。來自日本的僧人圓仁在《入唐求法巡禮行記》中記載,他基本上每天早晨都食粥。餺飥則在北方地區百姓的食譜中更為普遍。由《新五代史》可知,餺飥與粥是同一層次的食物。在亂世中,社會上層長期仰賴這些食物是出於救飢的權宜之計。



 



 



#冷淘



 



唐人在夏天食用一種冷麵,名曰「冷淘」,南北方皆有。古人們用槐葉汁和麵粉製成麵條,待煮熟後,再置於冰池或井水中浸涼。享用前,先在冷淘表面撒一層蔬菜,再拌點豆豉汁佐味。



 



杜甫的《槐葉冷淘》中對一款羼入槐葉汁的冷淘有過細緻的刻畫:



青青高槐葉,採掇付中廚。新面來近市,汁滓宛相俱。



入鼎資過熟,加餐愁欲無。碧鮮俱照箸,香飯兼苞蘆。



經齒冷於雪,勸人投此珠。願隨金騕褭,走置錦屠蘇。



路遠思恐泥,興深終不渝。獻芹則小小,薦藻明區區。



萬里露寒殿,開冰清玉壺。君王納涼晚,此味亦時須。



 



詩中,杜甫精心描摹了槐葉冷淘的選材、烹飪之法、色澤、口感、宜食季節。杜甫對槐葉冷淘蔥翠欲滴的色彩、韌性滑爽的質感,以及冰涼清新的滋味嘖嘖稱歎。



 



作為唐代「國民詩人」的杜甫,向來都善於揣度民心。他對「槐葉冷淘」的歎賞想來也詠出了廣大唐代百姓的心聲。古人對槐葉冷淘的鍾愛之情也延續至宋代,南宋林洪的《山家清供》中詳細記載了這種涼麵的製作手法。



 



 



#索餅



 



唐代還有一種被人們稱為索餅的麵食。索餅實際上是以麵的形狀命名,它與餺飥、湯餅或冷淘並無本質區別,只是依據麵的形狀與做法而冠以不同的稱謂而已。



 



水煮麵食易於消化,有充虛解寒之效。因此,唐代人將索餅用作攝生之方。唐時,醫學家昝殷所著的《食醫心鑑》中收錄有羊肉索餅、黃雌雞索餅、榆白皮索餅和丹雞索餅等多種用於食療的索餅。



 



 



*本文摘自《辦一桌大唐饗宴:唐朝廚房有什麼?從西域胡食到帝王御膳,兼容天下的美食文明初體驗》,麥田出版 出版。



 





 



【作者簡介】





張金貞





張金貞,復旦大學歷史學碩士,唐代飲食文化研究者。



 



 



 



看更多《上報生活圈》文章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