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凡唐之前的酒肆規模較小,至唐代,各個城市中頗具規模的酒樓與日俱增,巍峨的酒樓在城內分外引人注目,大大小小的酒店星羅棋布。為招攬生意,酒肆經營者們煞費苦心、招式百出:或在店門口高懸酒旗,或雇傭青春女子當壚沽酒、與客陪飲,以及借樂舞助興等。
酒旗是唐代一種常見的營銷方式,相當於現代的招牌或者廣告牌。「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依微水戍聞鉦鼓,掩映沙村見酒旗」。高懸酒旗,人們無需東尋西找就能發現附近的酒家。
今天的服務行業中,聘請年輕貌美女子的店家不乏少數,實際上這種營銷思路早在唐代便已廣泛存在。陸龜蒙的「錦里多佳人,當壚自沽酒」,以及白居易的「軟美仇家酒,幽閒葛氏姝。十千方得斗,二八正當壚」,這些詩句正是對酒家老闆雇傭美人們當壚沽酒的吟誦。
大唐詩人們對酒肆中的胡姬形象更是偏愛到無以復加的地步,李白的「胡姬貌如花,當壚笑春風。笑春風,舞羅衣,君今不醉將安歸」即為此。風姿綽約、膚如凝脂的胡姬們能歌善舞,在琵琶、胡琴、篳篥、箜篌等西域樂器的伴奏下,或一展歌喉,或裙袂飛揚,讓不少人為之駐足。
大唐境內的胡商絡繹不絕,長安城內有不少食客盈門的胡人酒肆,因雇傭胡姬侍酒,故而被稱為「胡姬酒肆」。
胡姬這一概念較為模糊,籠統地說,高鼻深目的胡人女性皆可稱為胡姬。唐代酒肆中的胡姬,不少是來自西亞、中亞一帶被販賣的女奴。除唐詩等文學作品之外,正史中鮮有關於胡姬的記載。我們可以從出土的錢幣、石雕、金銀器、陶俑、繪畫和壁畫等文物中一睹胡姬們的芳容。
張金貞,復旦大學歷史學碩士,唐代飲食文化研究者。
看更多《上報生活圈》文章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