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一萬年前就有的火鍋 是何時發展出現在流行的「鴛鴦鍋」呢?

姜湧    2020年10月23日 21:00:00

現在中國各地都有火鍋店,「四川火鍋」、「重慶火鍋」等隨處可見,很多人也都非常喜歡吃火鍋。那麼這種吃法是怎麼來的呢?



 



火鍋,古稱「古董羹」,因食物投入沸水時發出的「咕咚」聲而得名。它產生的時間很早,具體從什麼時候開始已不得而知,但大約一萬年前,人們煮食用陶製的鼎,無論是三足或四足的鼎,在當時,只要是能吃的食物以肉類為主,通通都丟入鼎内,然後在底部生火,讓食物煮熟,成為一大鍋的食物,當時叫做「羹」,這可以說就是最早的火鍋了。



 



到了西周時代,銅與鐵的發明使器皿有了很大的改觀,鍋子用銅與鐵製造,導熱性更好,更輕便,同時也與近代的鍋子非常相近,銅製的鍋子與陶製的沙鍋,到現在還是最實用、最普遍的火鍋器皿,火鍋可以說有了長足的進步。



 



東漢時期,火鍋更前進了一步。三國時代,魏文帝所提到的「五熟釜」,是可以分幾格的鍋,可以同時煮各種不同的食物,和現今的「鴛鴦鍋」差不多。到了南北朝,「銅鼎」是最普遍的器皿,也就是現今的火鍋。演變至唐朝,火鍋又稱為「暖鍋」。



 



到宋代,火鍋的吃法在民間已十分常見,南宋林洪的《山家清供》食譜中,便有與友人吃火鍋的介紹。元代,火鍋流傳到蒙古一帶,用來煮牛羊肉。至清代,火鍋不僅在民間盛行,而且成了一道著名的宮廷菜。



 



看似簡單的火鍋,經歷了數千年的演進,從形式到內容並沒有發生太大的改觀,而如今已形成了老少皆宜的大眾飲食。



 



 



【延伸知識】「麻婆豆腐」是什麼樣的豆腐?



 



提起「麻婆豆腐」很多人都不陌生,許多飯店的菜單上都會有這道菜。可是,對於它的名字的來歷,好奇的人多,知道的人少。



 



「麻婆豆腐」全稱「陳麻婆豆腐」。據說在清朝同治元年,成都北郊萬福橋邊有一個「陳興盛飯鋪」,店主陳春富早歿,小飯店便由老闆娘經營,老闆娘臉上有幾個麻點,人稱「陳麻婆」。



 



萬福橋横跨府河上,橋上常有販夫走卒,推車抬轎之類的苦力在此歇腳、打尖。光顧「陳興盛飯鋪」的主要是挑油的腳夫。這些人經常是買點豆腐、牛肉。再從油簍子裡舀些菜油要求老闆娘代為加工。老闆娘對烹製豆腐有了一套獨特的烹飪技巧,做出的豆腐色味俱全,吃過的人沒有不翹大拇指的。



 



有一些食客在飽飯之後,就拿老闆娘開玩笑尋開心。其中有人看到老闆娘臉上略有幾個麻點,綽號「陳麻婆」,就將這道菜稱為「陳麻婆豆腐」。後來這個稱呼傳開了,老闆娘索性將飯鋪改為「陳麻婆豆腐」。



 



「麻婆豆腐」手藝一直流傳下去,竟成為四川具有代表性的名菜。據《成都通覽》記載,「陳麻婆豆腐」在清朝末年就被列為成都著名的一道菜了。



 



 



*本文摘自:為什麼古人這樣說套書(四冊)之《馬桶原本是給馬用的嗎?》如果出版社 出版。



 





 



 



 



看更多《上報生活圈》文章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