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來語: “Bĕipiāo”(華語發音)
原產地: 中國,「北漂」“Bĕipiāo”
台灣華語:「北漂」(ㄅㄟˇ ㄆㄧㄠ )“Bĕipiāo”
中國華語:「北漂」“Bĕipiāo”
英語:“Beijing drift”
2018年11月24日台灣九合一選舉,中國國民黨提名的高雄市長候選人韓國瑜大談「北漂」,他認為高雄青年之所以「北漂」不回家,乃是因為高雄薪水太低;第二個原因是在高雄視野會受到影響,一個城市興旺的話,青年的視野會不一樣;第三原因是升遷,一些大企業的總公司都設在北部,在高雄工作的青年升遷會受影響。在韓國瑜大談「北漂」之前,台灣很少人聽過這個詞,有些人聽了韓國瑜大叫之後,雖然不懂它是什麼意思也跟著喊「北漂」。
經過熱心的人解釋才知道,原來這是由中國進口的外來語。依照《現代漢語詞典》解釋中國的「北漂」:「指從全國各地到北京工作謀求發展而沒有北京戶籍的人。多為青年人,一般沒有穩定的工作和固定的住所。」這一類人不能入北京市的戶口,不能享有任何北京市民的福利,也不被承認他們屬於北京市。這類人到北京初期很少有固定住所,因而搬來搬去,給人漂忽不定的感覺,所以才說是到「北」京「漂」流。他們的心理也是一種「漂」的狀態,缺少心靈的安全感和有所歸屬的安定感。
2017年11月20日起,北京市部署開展為期40天的安全隱患大排查、大清理、大整治專項行動,其中大量流通人群流離失所(多為「北漂」一族),或居所被停止供應電力和暖氣。這個人數不少的社會問題,當然就引起許多有心人的注意與關心,甚至有許多為他們而作的文學藝術作品,如歌曲《你曾是少年》、《漂向北方》,小說《北漂青年》、《到愛情為止》,電影《北漂魚》、《後來的我們》,電視劇《北京愛情故事》、《我為兒孫當北漂》、《北京女子圖鑑》等。
我們回過頭來看韓國瑜所謂高雄人「北漂」的兩支影片,第一支影片是一名「北漂」的女青年,祖父過世了都沒有辦法趕回高雄見祖父最後一面。說得蠻奇怪的,從台北回高雄,搭乘高鐵兩個小時就到了,並沒有那麼困難、那麼遙遠。再說從外縣市來到台北的人絕對可以在台北定居、報戶口、選市長選市議員,怎麼會是「漂」呢?第二支影片是「北漂」到嘉義的男青年更離譜,一個到嘉義念大學的青年一住就是4年,而且即使從中國各地到北京念書也不能算「漂」,再說高雄騎摩托車到嘉義、也算是南部的嘉義不用2個小時,怎麼是「北漂」呢?
韓國瑜喊出的「北漂」,真的把我們搞糊塗了,也讓更多人搞不清楚原來「北漂」是什麼意思。
*本文摘自《台灣外來語:外國來ê台灣話》,玉山社出版。
李南衡
1940年生於台灣桃園,東海大學社會系、台灣師範大學台文所畢業。曾在廣告公司擔任創意主任、兒童雜誌主編、信誼基金出版社社長、化工公司秘書,目前已退休,現為綠色和平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
曾編《日據下台灣新文學》五冊、著作十數本、翻譯六本,在各報紙雜誌撰寫專欄,在報紙上以台文寫時事評論的第一人。
看更多《上報生活圈》文章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