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唐朝,真是一個非常厲害的朝代,無論是表現在文化上,還是經濟娛樂上。但作為一個大齡肥宅,我的關注點永遠都只會是吃喝玩樂。所以在最近的摸魚吃瓜途中,我就發現了一件事!那個養活了長安城200萬肥宅的唐朝點心,其實超級厲害!
生活在唐朝的百姓,可能不知道皇帝今天穿什麼顏色的內衣,但有一件事一定知道,那就是皇帝非常鍾愛胡食。饆饠,就是由西域傳來的一種胡式點心,類似今天的餡餅。
其實早在漢朝班超出使前,饆饠就已經從西域傳到中國了。但直到唐朝的時候,才等到它真正發揚光大。
唐朝人鍾愛饆饠,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如果在長安的街頭隨便走走,十家店裡大概有一大半都是賣各種不同的饆饠。
明經因訪鄰房鄉曲五六人,……邀入長興里饆饠店常所過處,……與客食饆饠計二斤。―《酉陽雜俎續集卷一》
而且唐朝人製作饆饠的方法也是各式各樣,味道也會分成甜味、鹹味兩種。普通一點的吃法,可以在饆饠裡夾蔥做成煎餅,或者加肉餡做成鍋盔。製作饆饠一般需要油煎。
高級一點的吃法,可以在裡面加入蟹黃,配上五種醬汁,蓋上細麵,就是一道榮華尊貴的蟹黃饆饠。
赤蟹殼內黃赤膏如雞鴨子黃,肉白,以和膏,實其殼中,淋以五味,蒙以細面,為蟹飥,珍美可尚。―《嶺表錄異》
而甜味饆饠的作法則是加入櫻桃,把饆饠餅皮做成半透明的粉色。蒸熟後,櫻桃顏色不變,外形也像是一顆粉嫩嫩的少女心。一口吃下,甜過初戀。
韓約能作櫻桃饆饠,其色不變。―《酉陽雜俎.酒食》
而在唐朝的燒尾宴菜單中,也曾經出現過天花饆饠,饆饠的人氣可以說真的非常高。
簡單來說,它是一種環形的油炸麵食,像今天我們吃的麻花和饊子,可以說都是由寒具演變來的。但嚴格來說,寒具並不是由唐朝人首創的,因為早在周朝,這種點心已經出現了。
《周禮》曰:朝事之籩。鄭司農云:朝事,謂清朝未食,先進寒具口實之籩。―《太平預覽》
但在唐朝之前,寒具一般是作為祭祀品而存在的。到了唐朝之後,寒具就開始慢慢朝著點心的方向發展。古書記載,在燒尾宴中,有一道名叫巨勝奴的寒具。在一般寒具油炸的基礎上,巨勝奴表面還額外澆上了酥蜜糖漿,口味也因此變得甜脆可口。
像大宋美食家蘇軾,曾經專門寫過一首《寒具詩》,來表達對寒具的喜愛。據說在當時,還有一種誇張的說法:最頂級的寒具一旦入口,嚼動的聲音甚至能「驚動十里人」!
縴手搓成玉數尋,碧油煎出嫩黃深。―《寒具詩》
在唐朝,酥山是貴族才能享受的一款奢侈甜點。或許很多人聽到「酥山」這個詞,腦海裡浮現的是那種港式酥皮點心。但其實,唐朝的酥山更像今天的凍乳酪,屬於一種乳製品。在當時的唐朝貴族宴會中,你可以沒有大魚大肉,也可以沒有麵餅主食,但一定不能沒有精美的酥山,因為這代表了有錢人最後的體面。
酥山的製作方法,—般是先將「酥」加熱到接近融化的狀態,然後在盤子之類的器皿上,—邊淋「酥」,一邊將甜點折出造型。這個過程又叫作「滴酥」。有的時候甚至會用上雕刻的方法,這又被稱為「雕酥」。最後將淋好的「酥」放到冰窖裡冷凍至定型,食用時還會插上花做點綴。
雖然酥山本身是白色的乳製品,但在唐朝貴族的任性要求下,也可以加入其他食材染色。像比較流行的就有染成紅色的「貴妃紅」,或者染成綠色的「眉黛青」。
貴妃紅,加味紅酥。―《清異錄》
另外,由於唐朝的冰窖技術發達,這種冰凍的奶製甜品不僅非常受唐朝人歡迎,還吸引了眾多外來遊客,根據馬可.波羅口述整理而成的《馬可.波羅遊記》便曾經提到過―在東方的黃金國裡,那裡的人都喜歡吃奶冰。
1997年進入化妝造型行業,經過20餘年美學素養沉澱和技藝實踐,形成了獨樹一幟的化妝造型風格與具有國際時尚前瞻性的藝術理念。多年來,致力於造型人才的培養,學生已經數以萬計。曾出版《人像攝影&化妝指南》一書,連續20週位居銷售榜前列。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