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才是營養學大師!為什麼他們願意吃魚肝油?

馬克.史蓋茲克    2021年01月21日 07:00:00

當人缺水的時候,就會渴望喝液態飲料(這種感覺叫口渴);缺鹽的時候,就會渴望補充鹽分,這是自然的生理反應。十九世紀末期,在加拿大極地的探險家靠著精瘦的兔肉維生,吃下的蛋白質超過身體所需的份量,因此他們發生了蛋白質中毒,變得越來越衰弱,伴隨的症狀有腹瀉、噁心與頭痛。他們開始渴望一種能讓營養失調迅速恢復平衡的物質:脂肪。



 



在熱帶,懷孕的婦女通常要克服吃泥巴、黏土或是污泥的強烈慾望,這是一種稱為「食土癖」的行為,所有的動物都可能出現這種現象,包括普洛凡沙飼養的羊和亞馬遜地區的鸚鵡。儘管這些吃土的婦女飽受嘲弄,但依然無法克制自己的行為。



 



有證據指出,吃土能夠矯正她們身體中礦物質失衡的現象,並有助於排出毒素(這些毒素對於成人的身體無害,但會讓發育中的胎兒出現異常。)只有在熱帶地區才會發生這種事情。(附帶一提,Craveworthy 糖果公司生產的「喬治亞州白土」一包五美元,可在線上購買。)



 



 



一九二六年,芝加哥的小兒科醫生克拉拉.戴維斯(Clara Davis)曾進行一項持續數年的驚人營養學實驗,她說服了幾位未成年媽媽和寡婦,讓她代為照顧她們的小孩長達六年。



 



一共有十五位嬰兒參與實驗,年齡從六至十一個月大不等,他們從來沒有接觸過「成人吃的一般食物」。



 



在這個實驗的飲食中,嬰兒可以吃在飲食清單中的任何食物,包括水、馬鈴薯、燕麥片、大麥、牛肉、羊肉、肉凍、胡蘿蔔、蕪菁、鱈魚、桃子、蘋果、魚、柳橙汁、香蕉、牛奶和甘藍菜等,共有三十四種食物,這些全都是天然食材,其中不含糖、奶油、牛油或乳酪,也沒有洋芋片,但是可以用鹽來調味。每種食物都是全天候供應。



 



這是用來測試「自主擇食」的實驗:食物都放在嬰兒面前,但是不會鼓勵他們要吃哪些特定的食物,即使他們只想要啃自己的手指也沒問題,他們要吃什麼或是吃多少,完全由自己決定。



 



當時普遍的科學觀點是,兒童的營養白癡行為最為嚴重。當憂心忡忡的母親對醫生說小孩不肯吃蔬菜時,醫生會建議就讓小孩子餓到想吃為止。因此戴維斯醫生想知道,當嬰兒從母乳轉換成吃一般食物時,如果放任他們不管,他們到底會吃什麼?



 



答案是:他們什麼都吃。剛開始的頭兩個星期,小孩會把所有食物都各拿一點來吃吃看(據普洛凡沙說,這和山羊做的事如出一轍)。



 



但是慢慢地,他們就各自發展出對於食物的偏好,不過這些喜好也會突然改變,而且無法預測。例如,孩子喜歡從牛奶、肉類、肝臟和腎臟中獲取蛋白質,而捨棄植物性蛋白質來源。有些孩子吃的東西則怪得嚇人,像是有個小孩就會拿一大杯柳橙汁和肝臟當早餐,還有個小孩是拿雞蛋、香蕉和牛奶當晚餐。



 



不過整體而言,孩子們所挑選的飲食是非常均衡的組合。戴維斯說他們「頭好壯壯」、「不知便祕為何物」,即使感冒,三天後就痊癒了。當小孩持續成長且需要蛋白質的時候,蛋白質的攝取量就會暴增;當生長速度減緩、活動量增加時,攝取的能量也會增加。



 



有次因為急性費弗淋巴腺熱(現在叫做「單核白血球增多症」)大流行,孩子們就如同保齡球般紛紛倒下,當他們痊癒後,生牛肉、胡蘿蔔和甜菜的攝取量突然大增。



 



在研究剛開始進行時,有幾名嬰兒的健康狀況不佳,其中四個營養不良,三個罹患佝僂症(這是因缺乏維生素 D 造成的症狀)。事實上,實驗中所接收的第一個嬰兒就患有嚴重的佝僂症,因此每餐都要給他喝一小杯魚肝油。



 



兒童討厭魚肝油是眾所皆知的,但是這個小孩子會依照自己的意願,「不規律地食用不同的量」,直到他恢復健康為止,之後就一滴都不碰了。



 



戴維斯發現,這些孩子都是營養學大師。直至研究結束時,他們整體的健康狀況都很好,一位小兒科醫生就說:「從生理和行為的角度來看,這是我見過在同年紀的兒童中最棒的一群。」



 



這些孩童最喜歡的食物之一是水果。如果先不考慮水果中所含有的纖維素和維生素,水果可能是營養智慧的最佳案例之一。我們會喜歡成熟的水果,其中含有的糖分遠超過未成熟的水果,所以喜歡成熟的水果的確是熱量殭屍會做的事。



 



 



*本文摘自《美味陷阱:你吃的是食物不是食物!揭發假天然、真添加的味覺騙局〔只吃真原味升級版〕》,時報出版 出版。



 





 



【作者簡介】



 



馬克 ‧ 史蓋茲克(Mark Schatzker)



 



美食記者,曾入圍有「美食界奧斯卡」之稱的詹姆斯比爾德新聞獎(James Beard journalism award),著有《全球頂級牛排紀行》。



 



作品刊載於《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旅遊者》雜誌及《美國最佳旅遊文摘》。於加拿大廣播公司有專欄節目,也常為《環球郵報》、《彭博追擊》撰文寫稿。現居多倫多。



 



網站:www.markschatzker.com。



 



 



【譯者簡介】



 



鄧子衿



 



科學編輯與譯者,翻譯生命科學、與食物相關的書籍。近期翻譯作品有:《我愛讀科學的故事》、《雜食者的兩難》、《廚藝之鑰》、《醫學之書》、《章魚的內心世界》、《美的演化》。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